iPhone 14,讓“富士康最強打工妹”的公司漲了400億
撰文 / 陳暢
編輯 / 陽一
似乎也有意擺脫“蘋果依賴”的果鏈巨頭立訊精密,還是“沾”了蘋果的光。
日前,業內有傳聞流出,蘋果可能會把部分iPhone 14訂單從富士康轉移給立訊精密。消息傳出後,立訊精密股價在10月31日應聲上漲,當日大漲了7%。此後幾天內,公司股價持續上揚,截至11月7日收盤報32.39元/股,一週內累計漲幅近20%,總市值2299億元。相較於10月28日,立訊精密市值上漲了408億。根據持股比例計算,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的身家也隨之增長了80億元。
“新的iPhone 14供應商,搶進!”在股吧裡,有投資者信心大增地高呼。《財經天下》週刊就此詢問立訊精密方面,但對方只回複稱“一切以官方公告爲準”。
除此之外,在前不久發佈的2022年三季度財報中,立訊精密業績也表現亮眼。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52.52億元,同比增長79.30%;實現歸母淨利潤64.00億元,同比增長36.48%。相比之下,同屬果鏈陣營的藍思科技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15.76億元,同比下降6.9%;淨利潤同比下降了77%。
“天下苦蘋果久矣”。一直以來,立訊精密和藍思科技、歌爾股份被業內稱爲“果鏈三巨頭”,它們依靠蘋果的訂單撐起了自身業績,但同時也不得不長期和蘋果“綁定”。
爲了擺脫對蘋果的依賴,果鏈巨頭們都紛紛佈局新業務。在今年,立訊精密就曝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了佈局,與奇瑞達成深度合作,同時試圖進軍VR/AR甚至是電子煙領域。但是,它的業績增長,仍然還離不開蘋果。
圖/視覺中國
依賴蘋果的果鏈龍頭,也想“造車”?
立訊精密最新財報業績亮眼的秘訣,仍然離不開蘋果。
立訊精密的營收中,主要構成爲消費性電子、電腦互聯網產品及精密組件、汽車互聯網產品及精密組件、通訊互聯網產品及精密組件及其他業務。
在三季度財報中,立訊精密並未直接寫明各項業務營收佔比,外界只能從機構研報和公司的對外發聲中得窺一二。中泰證券報告中稱,立訊精密Q3的實際業績接近了預告上限,主因是大客戶新品發佈帶動了其消費電子業務實現較大幅度增長。“隨着大客戶新品持續上量,加上旗下公司立鎧精密TopModule(電腦配件)份額提升疊加盈利改善,以及Watch量價齊升的邏輯不斷兌現,公司展望Q4仍有大幅增長。”
中泰證券報告中所提到的“大客戶”和Watch,顯然指向了蘋果公司和它的相關產品。今年9月8日,蘋果召開新品發佈會,發佈iPhone 14系列產品,該系列上市前三天在國內的銷量也達到了98.7萬部。第三季度,蘋果iPhone的營業收入達到426.2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67%。
但值得玩味的是,在今年,關於立訊精密最大的新聞,就是它與奇瑞合作,入局“造車”。手機代工廠要“變身”成汽車代工廠,這樣的舉動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我相信與鳳凰齊飛的必是俊鳥。”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這句用來形容立訊精密與蘋果“親密”關係的話,曾廣爲流傳,但現在,它和蘋果之間的關係也略顯微妙了。
立訊精密與蘋果之間的關係發展,可分爲幾個階段。
2016年以前,立訊精密主要爲蘋果生產Mac Book/iPad連接線、電源線,以及iPhone轉接頭。在2016年,蘋果發佈了第一代AirPods,立訊精密則在第二年就拿下了AirPods的整機代工,成爲其最大的製造商之一。在2020年,立訊精密切入iPhone12 mini組裝,隨後又切入了Apple Watch與iPhone 13的組裝。
隨着逐漸深入果鏈,立訊精密的收入也跟着水漲船高。公司營收在2015年還是101億元,2021年就增至1539.46億元,其中來自蘋果的收入達到了1140.56億元,佔比74.09%。
正當立訊精密爲破千億元營收大關慶祝時,和蘋果過度綁定帶來的問題,已經體現在了公司業績中。
在2021年第三季度,立訊精密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只有0.21%。這主要是海內外疫情影響,上游芯片供應短缺、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此外,部分重要產品線因客供物料供應不足,均發生量產落地與出貨時間遞延的問題,立訊精密的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存貨、營業費用等當季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立訊精密實現淨利潤70.72億元,同比下跌了2.12%,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此外,立訊精密作爲手機代工類企業,其盈利能力並不突出。數據顯示,公司毛利率長年在20%左右,在2021年前三季度更是下跌至16.11%。這一毛利率,是低於國內美的、格力等家電製造企業的。
立訊精密也開始開拓蘋果訂單之外的新業務。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就成爲其看好的新賽道。
2022年2月11日,立訊精密發佈的一則公告,震動了業界。公司與奇瑞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與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ODM整車研發及製造。同時,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擬以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相關股權。
立訊精密認爲,自己在消費電子領域具備產業積累及ODM能力,奇瑞在傳統車領域經驗豐富,兩者結合,有利於實現公司在未來三個五年內實 現成爲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 1(一級供應商)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標。
說幹就幹。公告發布後的兩個月後,立訊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8億元,奇瑞控股也發生工商變更,在股東名單中新增了立訊有限,持股19.88%。據公司披露,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具體產品佈局爲汽車線束、連接系統、智能新能源、智能網聯、智能駕艙等。
圖/視覺中國
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立訊精密顯然是看中了其背後巨大的市場需求。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全球汽車線束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70億美元,連接器和智能座艙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可達到194.52億美元和738 億美元。2025年,國內智能駕艙新車滲透率或將超過75%。
與車企合作造車是目前果鏈企業的一種轉型大勢,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告訴《財經天下》週刊,果鏈企業轉型造車,在生產線方面是具備了一定優勢的;並且在供應鏈方面,它們相比其他新入局的玩家而言會更有保障。
在10月底立訊精密接受197家機構調研時,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顯示,“汽車”二字被提及了多達31次。
公司表示,立訊精密目前在奇瑞品牌以及奇瑞服務的其他品牌車型上,相關項目都如預期進展正常,有部分甚至超預期在推進中,並表示今年汽車業務整體成長預期在50%以上。
立訊精密表示,汽車客戶較消費電子領域相對分散,因此未來在不斷擴大自身資源的同時,會把資源集中在海內外領先不超過20家的核心客戶上。
除汽車外,立訊精密也在原有的消費電子領域拓寬了業務線。“公司搭上元宇宙、AIoT智能生活以及高速傳輸等風口,穩步有序豐富產品線類別,包括聲學產品TWS藍牙耳機、智能終端類可穿戴手錶手環、AR/VR/MR等。”立訊精密在財報中寫道。
中泰證券認爲,AR/VR作爲消費電子未來最重要創新方向之一,公司從零組件、模組到系統級產品均有積澱,將核心受益於AR/VR產業帶來的創新機遇。
除此之外,10月底,立訊精密子公司立訊電子科技(崑山)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公司經營範圍新增電子煙、霧化物及電子煙用菸鹼生產、出口。這一變動,也被業內認爲是立訊精密有意向電子煙上游進行佈局。
但《財經天下》週刊翻閱立訊精密財報發現,2021年年報中,消費性電子業務營收佔比爲87.46%,汽車互聯網產品及精密組件業務佔比僅爲2.69%;在2022年半年報中,這兩項數據分別爲85.34%和2.5%。
在接受調研時,被問及汽車對公司業務的拉動性時,立訊精密曾表示,“可參照我們近年來在消費電子產業的情況,且汽車產品的延續性更強,預計會有比消費電子更長的生命週期,按照公司目前在汽車產業投入和佈局的狀況來看,預計對公司貢獻的拉動效果可以看到2035年。”
陳佳也認爲,當下從財務角度去計算汽車業務對轉型造成的果鏈企業貢獻率,並非最佳時機。畢竟果鏈企業在蘋果訂單領域的財務回報率是長期穩定處於高位的,目前還沒有其他產業鏈能與之相提並論。
至於VR/AR板塊,目前也不足以支撐立訊精密的營收增長。今年5月,立訊精密曾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公司永遠不會缺席這個市場,無論是零件、模組或是系統。但是,關於VR/AR部分今年在報表上的體現不多,到明年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富士康最強打工妹”的逆襲
立訊精密能夠被傳聞接到iPhone 14的訂單,也和公司的起家歷程相關。事實上,回顧王來春一手創辦立訊精密的過程,與富士康可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王來春也曾被外界冠以“富士康最強打工妹”之稱。
1967年出生的王來春,出生在廣東汕頭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家庭。1988年,21歲的王來春看到了一則富士康的招工啓事,公司在深圳建廠,面向社會招收100多名員工。王來春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而事實也證明,這個決定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當時的富士康工廠環境非常艱苦,很多女員工吃不了苦離開,王來春卻在裡面埋頭苦幹了10年。期間,她的能力被公司認可,晉升爲管理上千人的課長。
然而,在此時,32歲的王來春卻毅然辭職創業。她拉來哥哥王來勝一起,拿着雙方的積蓄收購了香港立訊。多年的從業經歷,讓她受到了富士康的經營模式和管理理念影響,因此香港立訊也和富士康一樣,從事研發、生產連接線和連接器的業務。
王來春“出走”後,正逢富士康工廠訂單增多,郭臺銘索性選擇與昔日信任的老下屬合作,向王來春的公司輸入大量訂單。這種幫助對王來春無疑是巨大的。2004年,王來春在深圳創辦了立訊精密。
2010年,立訊精密上市,募集基金12.61億元。此後,立訊精密通過收購崑山聯滔電子等“果鏈”公司股權,成功進入蘋果供應鏈,並逐漸成爲蘋果產業鏈中的重要龍頭之一。2017年,蘋果CEO庫克來華訪問,還特地來到了立訊精密的崑山工廠參觀,對公司的管理和製造能力表示了肯定。這也令立訊精密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2020年10月,立訊精密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超過了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成爲果鏈企業中市值最高的“第一股”,上演了一出“富士康打工妹”的逆襲故事。2022年,王來春以700億元財富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
庫克參觀立訊生產線,圖/立訊精密官網
而在成爲果鏈龍頭之後,轉身牽手車企,進軍汽車領域,立訊精密也仍然和“老大哥”富士康有着相似之處。只不過,它不是造整車,而是想要成爲Tier 1中的頭部廠商。
果鏈企業謀轉型,回報尚需時間
事實上,受近兩年消費電子行業增長乏力的影響,大多果鏈公司都在未雨綢繆,做出了“轉型”的打算。汽車和VR/AR領域成爲被不少企業瞄準的共同目標。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此前用一年時間,推出了純電動SUV Model E、電動巴士Model T、中型SUV Model C、純電兩廂車Model B和電動皮卡Model V五款電動汽車,其造車“野心”可見一斑。鴻海科技董事長劉揚偉更是放出豪言稱“希望有一天可以幫特斯拉造車”。
圖/視覺中國
另一家果鏈巨頭藍思科技自2015年起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業務。2021年底,藍思科技的智能汽車組件與電子信息綜合研發生產基地項目落地上海臨港新片區。其位於黃花園區的車載募投項目也預計在2022年底建設完成。如今,藍思科技與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以及傳統車企保時捷、寶馬、奧迪等均有合作,產品涉及中控屏、B柱、儀表盤等。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汽車業務收入增長了50%。
歐菲光原本一直是蘋果鏡頭業務的穩定供應商,但在2021年3月被踢出“果鏈”,損失慘重。在回覆最新關注函中“公司生產經營是否發生重大變化”這一問題時,公司表示,目前正推動戰略升級,大力發展智能汽車、VR/AR及IoT生態等新領域的創新業務。
在2022年半年報中,歐菲光稱,公司已取得了20餘家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車載攝像頭已實現量產,並不斷拓展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產品線。不過,創新業務對公司業績的提升作用還有限,上半年其智能汽車類產品營收佔比僅爲7.66%。
歌爾股份則從2012年起就看中了VR/AR業務。公司對外表示,VR/AR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智能硬件業務已成爲公司重要的增長引擎和立足點。2021年,歌爾股份智能硬件業務收入首次超過以AirPods爲代表的智能聲學整機業務收入,成爲公司第一大業務板塊,營收佔比爲41.94%。2022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至56.90%。
今年4月,立訊精密的實控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斥資2億元增持了自家公司股票,以實際行動表明對公司轉型預期的信心。
然而,在陳佳看來,“短期內國內應該還很難出現果鏈企業能主動、完全地擺脫‘蘋果依賴’。這連富士康都做不到。立訊精密要將業績落地,需要進一步做好產投研和技術市場方面的足夠積累,這非是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