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元/美國逐漸退化,臺灣如何自處?

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梅惠琳在《外交事務》撰文,評論兩位作者有關美國亞洲戰略的著作《失落的十年》。過去二十年儘管美國宣佈要轉向亞洲,但卻無法有效實施這一戰略,關鍵在於美國未將足夠軍事和外交資源從中東、歐洲轉移到亞洲;未來面對中國崛起,作者認爲美國必須增強與中國衝突的軍事能力。

現在來檢視川普未來人事佈局,正是時候。川普時代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柯比,是未來呼聲最高的國家安全顧問。他認爲美國應將資源集中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對臺灣的防衛,而不是歐洲衝突;並認爲中國可能在短期內對臺灣發動攻擊,需立即增強防範。結論是,美國在亞太區域的盟友比歐洲夥伴更爲重要。

許多美國專家認爲,臺海危機正升高、而美國部署不夠,曾任川普國家安全顧問的歐布萊恩近期也撰文主張,美國應考慮將陸戰隊員全數部署到太平洋區域,這代表老美看到風險着急了。但他們有沒有想過,臺灣人想打仗嗎?臺灣人有能力作戰嗎?臺灣的未來究竟是誰說了算?

美中關係近期略有改善,主要戰略在於管控競爭、防止衝突,這應是爲了選舉;雖然美國管制半導體及人工智慧技術流出,但美中之間仍保持軍事溝通。問題是,拜登愈晚退選代價愈大。

作爲一名商人,川普重視實際利益,而非民主理念;言語上不假辭色,但若中國開出理想條件,並非不能談判,對抗只是手段。川普會對中企課徵高關稅,但臺灣沒有高興的理由;川普曾指責臺灣搶走美國晶片業務,因此他可能會開條件,作爲保衛臺灣的代價。

今天全球局勢正從以往美中雙極格局、走向多極陣式,新勢力如中東和印度崛起。整個地緣政治結構重組最大變數,在於以美國爲首的西方民主國家,內部出現重大分歧,而另一方獨裁政權如中國、俄羅斯和北韓在強人領導下,對內權力穩固、對外策略聯盟。另外,全球南方國家不再傾美,許多有自己的想法。

俄烏戰爭被定調爲民主與極權的鬥爭,民主贏了嗎?至於以哈戰爭,雖然以色列有美國力挺,巴勒斯坦非但沒有滅亡,反而促成中東國家大團結。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全球在「國家優先」潮流下,西方正義聯盟不容易發揮功能,這當然會影響臺海未來局勢。

全世界向現實主義靠攏、由實力掛帥;臺灣科技和政治實力完全不對稱,盲目擁抱美國相當危險。和平統一是習近平既定目標,臺灣若不接受只有三種可能:自己打贏大陸、美國幫我們打贏、現況永遠不變。但螺絲已經鬆動,現況正快速改變,特別是美國。

大陸已開始改變兩岸現狀、逐漸施壓,表面張力極大化,儘量避免擦槍走火,但做好最壞準備。從制裁名嘴、制裁臺獨頑固分子,到扣押臺灣漁船,力度不斷升級。這是踩到大陸紅線後果,臺灣人民只能承受,指責對方並沒有用,美國除了譴責也不會有所行動。

賴總統表示百分之九十臺灣人都是臺獨,這是負面表列;但大陸採正面表列,可能透過一系列行動闡明立場。中國民國和中華民國互不隸屬,代表「一邊一國」,不再有戰略模糊、走向清晰。未來臺灣人民應會加速選邊站,對「中國人」或「主權獨立」等議題清楚表態,以避免被大陸界定爲臺獨。

臺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AI機遇,如能避免地緣政治衝突,臺灣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爲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