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稅於民假議題 蘇建榮:有錢該先還債
前財政部長、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9日出席「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中央社)
蔡政府2022年稅收超徵約4500億元,決定發放現金化解民怨,甫回學校任教的前財政部長蘇建榮9日首度公開露面談到此事,他表示,不知道會引起多少效應,但是本於財政專業也要這樣說,還稅於民是「假議題」!「超徵」的錢應優先還債,不必舉新還舊、實質減債。
金融研訓院昨舉辦「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的解方嗎?」研討會,蘇建榮以臺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身分出席並發表演講,他坦言,稅收預算的籌編確實有可檢討之處,應縮短實徵數與預算數的差異。
蘇建榮引用史丹佛大學經濟學者Boskin M.J說法,「由於幾乎每個人都被飆破的通貨膨脹和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態發展嚇得措手不及,經濟和政治預測者近年來表現都不是很好」,意即很多事情都是突然發生,這幾年經濟預測沒人說得準,即使經濟預測機構也是隨時上、下修經濟成長預估。
他直指,還稅於民是假議題,這一代已經向下一代借了很多錢來花,有多餘的錢就應該來償債。更何況現在總預算和特別預算還呈現赤字下,更不宜借錢花,除非借的錢是用於可與下一代共享的公共建設與服務。
「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是經濟成長帶來的稅源擴增結果,蘇建榮表示,絕不接受有心人士違法課徵的指控,這是對所有稅務從業人員包含稅捐稽徵人員、稅務會計師、稅務代理人及記帳士的嚴重污衊。
至於超徵的錢怎麼運用?蘇建榮認爲,首先應優先還債,增加未來因應重大事件發生時的財政韌性;其次扣除債務還本後,可作爲當年度的歲計賸餘,留作未來融通赤字財源,減少舉債的壓力。最後是強化「包容性成長」的經濟成果分享機制,真正「還稅於民」。
蘇建榮指出,稅收成長過程中有些部門或經濟弱勢、中低收入戶並未獲益,政府須針對這些對象以多餘稅收產生的歲計賸餘爲財源,編列預算予以補助,讓經濟成長果實下滲到這些族羣。至於已享受成長果實者則可免除「錦上添花」,纔是負責任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