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與聯發科互訴,要重寫行業規則?

文 呂棟

科技巨頭間的專利訴訟戰再度上演。

當地時間7月25日,英國知識產權媒體IAM報道稱,中國臺灣芯片公司聯發科正在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等法院起訴華爲,指控後者侵犯聯發科專利。而就在一週前,這家臺灣芯片巨頭公告透露,華爲向該公司發起了可能涉及移動通信技術的專利訴訟,該案已進入司法程序。

觀察者網就相關報道聯繫聯發科方面,對方表示: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予評論。

華爲方面沒有迴應置評要求。

聯發科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廠商,華爲更是家喻戶曉的科技巨頭,雙方爲何會一言不合掀起專利訴訟戰?原因引人關注。這起訴訟案最終會對行業產生什麼影響,也牽動人心。

意在改變專利收費模式?

從行業角度看,華爲和聯發科對簿公堂似乎有些罕見。

根據以往案例,雖然4G/5G等移動通信技術和專利固化在芯片中,但專利權人並不是向芯片廠商收費,而是直接瞄向了價值量更大的手機等終端側。過去兩年,通信巨頭諾基亞也是直接向OPPO、vivo等廠商發起專利訴訟,而不是針對聯發科和高通等上游芯片企業。

因此有行業專家推測,華爲這次起訴聯發科,很可能是想改變行業現有的專利許可模式,也就是從向手機等終端廠商收費,進一步探索向芯片等組件廠商收取專利費的可能。

就在去年6月,華爲曾宣佈與Nordic半導體公司簽訂專利許可協議,向Nordic及其客戶授予低功耗廣域蜂窩物聯網標準必要專利的組件級許可。彼時華爲表示,雙方通過透明和友好的協商,在短時間內就達成了該協議,標誌着行業組件級許可向前邁出一大步。

站在手機廠商和用戶兩方的立場看,如果通信專利巨頭的收費模式從“終端側”轉向了“組件側”,很可能會降低蘋果、華爲、小米、OPPO和vivo等手機廠商的專利費支出壓力,轉而主要由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來承擔專利費,消費者的購機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但要知道,華爲本身也是通信專利巨頭,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全球第一。

爲何華爲放着高價值的“終端側”不去收費,而是要轉向“組件側”?

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

首先,華爲自身有終端業務,如果能推動制定更合理的收費標準,對華爲終端業務無疑是有利的,能夠減輕成本;第二,不像諾基亞等廠商,專利費目前對華爲總收入的影響並不大,讓華爲敢於挑戰現有收費模式;第三,就像行業媒體所說,華爲長年作爲專利實施人的經歷,能切身體會到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的費率對於專利許可的真正價值,所以作爲專利權人,華爲也想探索權利人和實施人利益的最優方式。

但對於是否是因爲想改變專利收費模式而起訴聯發科,華爲並未迴應。

雙方因價格談崩?

根據IAM的報道,在華爲起訴聯發科不久,聯發科也很快於7月15日在英國反訴了華爲。

至於訴訟細節,兩家公司均未公開發聲。而國內媒體第一財經援引的知情人士稱,聯發科與華爲在兩三年前就相關專利費用開始有分歧,直到前段時間雙方就價格問題談崩了,“對方根據終端的價格向聯發科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是聯發科內部認爲價格過高了。”

如果這種說法屬實,也就意味着華爲是在按照終端的價格向組件廠商收費。

這種猜測也被一些專利行業媒體提到。“企業專利觀察”以前文提到的Nordic半導體爲例,稱雖然華爲簽署的是組件級許可,但很有可能是按照終端進行的定價。例如,華爲公佈的蜂窩物聯網專利許可計劃中,就是按照單一設備的進行的定價,無論終端還是芯片。

但彼時Nordic半導體的高管坦言,雙方進行了合理和務實的談判,並認識到簡化程序將有助於促進市場增長,讓包括華爲、Nordic以及Nordic的蜂窩物聯網客戶在內的各方都受益。

觀察者網就專利費問題向聯發科求證,對方重申: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所以不予置評。

從近幾年的變化來看,華爲確實在不斷提升對收專利費的重視。2019-2021年,華爲的知識產權收入在12-13億美元之間,並從2021年開始收取5G專利授權許可費。2022年,華爲的專利許可收入爲5.6億美元。2023年,華爲向30家日企收專利費還曾引發日媒關注。

企業通過研發形成知識產權,收取專利費無可厚非,關鍵是收費標準要合理。

華爲總裁任正非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華爲通過多年積累,在5G、WiFi 6和音視頻編解碼、光傳輸、光智能等幾大領域已經形成了高價值專利包,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要構建合理的價格基準,在獲得適當研發回報的同時,也有利於在國際社會奠定創新者形象。

去年7月,華爲公佈了多種產品的專利許可費率,其中對4G和5G手機設置的許可費率上限分別爲每臺1.5美元和2.5美元,對Wi-Fi 6消費類設備設置的許可費率爲每臺0.5美元。

作爲對比,高通的收費標準是5G單模手機將按照售價2.275%來收取,5G多模手機按售價3.25%收取,以單價500美元的手機算,高通單模和多模手機分別收費11.4美元和16.3美元。

任正非曾直言,華爲很多知識產權不會武器化,即使要專利費,也不會像高通一樣要那麼多。

從專利費營收佔比來看,華爲也低於高通。2022年,華爲專利許可收入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是第二年許可收入超過許可支出,但僅佔銷售收入的0.6%。而2022財年,高通技術授權業務營收達63.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5億元,佔整體營收的14.38%。

在向高通發出信號?

雖然這次訴訟發生在華爲和聯發科之間,但在二者之外,對結果最緊張的很可能是高通。

根據Canalys數據,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處理器共出貨2.92億顆。這其中聯發科出貨1.14億顆,緊隨其後的就是高通,出貨達7500萬顆。更重要的是,聯發科芯片大量應用於中低端手機,而高通更多面向高端市場,小米、榮耀等旗艦均搭載的驍龍芯片,單價更高。

如果行業的專利收費模式轉向“組件側”,高通無疑要和聯發科一樣向華爲支付專利費。而即便高通因爲專利費支出而漲價,華爲似乎也不用擔心,因爲華爲手機已不再採購高通芯片。

IAM援引的專利許可專家認爲,華爲起訴聯發科可能是在向高通發出信號,表明它已準備好向高通收取專利費,即便華爲可能不會立即這樣做。

這位匿名專家還稱,華爲不再需要高通的芯片,因爲它主要在中國銷售手機,由於高通芯片銷量遠遠高於華爲手機銷量,高通最終將以交叉授權協議的方式付費,“一旦芯片方面的影響力消失,高通就很脆弱。”

除了可能要向華爲交專利費之外,訴訟結果也很可能影響高通的專利收入,畢竟向終端收費的模式就起源於高通。按照這種模式,一臺手機除了芯片要付專利費外,連面板、存儲器等與移動通信無關的大量組件也要繳許可費,這種收費方式也常常被業內稱之爲“高通稅”。

高通高管曾向美國政府直言,“我們在手機上收取版稅,是基於手機價格的,比芯片價格高得多。因此如果有選擇,你總是想在手機上收取版稅,而不是在芯片上。將我們的許可計劃和許可談判集中在製造手機、基站和測試設備的公司身上,因爲這纔是真正的錢之所在。”

由於高通的地位強勢,手機廠商不得不接受“高通稅”。但當前高通在歐美正遭到集體訴訟,因爲消費者認爲高通“終端級”的許可政策,無形中推高了手機成本,增加了消費支出。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此次華爲真如傳聞一樣是在向聯發科主張“組件側”的收費模式,有望成爲對全球專利許可行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但這仍要進一步看雙方的訴訟細節。

聯發科反訴,結果難料

根據IAM報道,聯發科是和子公司HFI Innovation以及MTK Wireless一起在英國反訴華爲。而在行業看來,聯發科此舉有很大可能就是希望英國法院對華爲“過高”的報價做出裁決。

爲何聯發科會選擇在英國反訴?行業媒體“企業專利觀察”提到,英國和中國是全球唯二明確可以就標準必要專利(SEP)糾紛做出全球費率裁決的司法管轄區。

就在去年底,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OPPO訴諾基亞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費糾紛一案作出判決,確認了諾基亞2G-5G標準必要專利的全球性的公平、合理和無歧視(FRAND)費率。

判決首次確定了手機行業5G標準累積費率爲4.341%-5.273%。按照本次裁決,不考慮多模製式佔比,一部200美元的純5G手機,整機收取5G專利費的上限爲10.55美元。

這是中國法院首次對標準必要專利訴訟作出全球費率判決。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在“OPPO夏普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糾紛案”中終審裁定,中國法院對標準專利具備全球費率管轄權。

北京漢坤律師事務所指出,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5G市場和最大的5G標準必要專利擁有國,相信本案判決不僅能在個案上發揮司法審判定分止爭的功能,還能從宏觀層面對於手機、汽車、物聯網等各相關行業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既保障權利人的創新投入能夠得到合理回報,也保障標準技術的廣泛實施和運用。

“企業專利觀察”認爲,華爲在訴聯發科一案中,應該是首先向中國法院尋求解決,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法院確定其許可報價是否是公平、合理、無歧視的。而隨着聯發科向英國法院起訴,意味着有關於“組件級”的許可問題,很有可能會在中國和英國分別做出裁決。

同時,這也意味着東西方兩個司法管轄權,很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分歧。

因爲一直以來,以高通爲主所倡導的“終端級”許可模式,是在西方法院的衆多案件裁判下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因此按照英美法系遵循的判例法特點,此次英國法院裁決費率可能只是一方面,能否改變既有的從“終端級”向“組件級”許可的慣例,或將是最難的一步。

再從雙方專利佈局來看,雖然華爲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排名第一,而在科睿唯安發佈的5G SEP排名中,聯發科也排在第十一,雙方實力均不容小覷,聯發科被視爲也擁有足夠的專利武器進行主張。

所以在行業分析看來,聯發科此次在英國反擊華爲的舉動,結果比中國更難預測。

本文源自:觀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