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豐田全球化的覆盤與啓示
智通財經APP獲悉,華泰證券發佈研報,通過覆盤豐田的全球化歷程,尤其是其在美國、東南亞、中國等市場從整車出口主導、CKD、合資建廠,以及獨資建廠的經驗,總結出本地化、產品爲王、本地供應商導入等啓示,爲中國車企出海提供參考。此外,市場對豐田出海的覆盤多強調“石油危機”機遇與豐田生產方式的作用,但華泰證券認爲成功達成全球化的過程中,對出口地消費習慣的深入把握,以及堅定的管理團隊同樣扮演着關鍵角色。
豐田汽車的全球化發展征程
覆盤豐田的全球化之路,出海是其面臨本土需求增長放緩時開闢的第二增長曲線。受出口國貿易政策變化影響,先後經歷了整車出口主導、CKD、合資建廠,以及獨資建廠:1)20世紀50-60年代豐田恢復對外出口後憑藉越野車開闢中東市場,6年內出口從281輛增至1.2萬輛,出口業務起步;2)60-80年代,其出口國家如墨西哥、泰國等實施管制,豐田以CKD形式規避的同時,以石油危機爲契機,通過卡羅拉等車型輸出,成功躋身美國銷量前四汽車品牌;3)80-90年代,日系車熱銷引發美日貿易摩擦,豐田先後完成合資及獨立建廠,並參考美國本地化經驗,走向全球投資。
美國:石油危機逢時而上,貿易政策倒逼屬地化生產
豐田在美崛起先後經歷2個關鍵點:1)把握石油危機機遇,依靠產品優勢實現出口騰飛。70年代全球油價高漲,此時豐田憑藉着油耗優勢顯著,且已根據美國高速路況改進的卡羅拉等緊湊型車,出口量從25萬輛快速增至76萬輛,躋身美國第一進口商。2)貿易摩擦加劇,走向屬地化生產。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加劇,對日系車發佈進口限額。豐田先與通用合資建設NUMMI工廠,積累了生產、用工等經驗,進而從肯塔基州開始走向獨資工廠。通過“移植”本土供應商完成產業集羣建設後,豐田產銷快速爬坡,1995-2009年在美銷量市佔率由7.2%提至16.7%。
東南亞:本土品牌式微提供機遇,主動落戶奠定擴張基礎
豐田在東南亞出口始於20世紀50年代戰後的“賠償外交”,率先進入投資環境開放、缺乏本土企業的泰國。60年代起泰國政府向“出口導向”發展,採取整車進口關稅提高等措施。與歐美企業的退出相反,豐田此時選擇與泰國企業合資建立CKD工廠突破限制,通過培育高質量經銷商、引入TPS加速本土化進程,1985年在泰市佔率達到46%。而在泰國政策背道轉向“自由化市場”引入歐美車企後,豐田發力優化生產網絡,並建立東南亞區域零部件協調分配機制,打造高效全球化生產基地,向外輻射至澳洲等其他國家。
中國:產業政策吸引外資入駐,樹立合資公司典範
20世紀80年代中國本地化率階梯式稅收優惠政策出臺,90年代放開個人購買轎車限制,成爲豐田進入中國的核心原因。決心進入中國後,豐田海外負責人奧田碩因地制宜設下“三級跳”的發展戰略,戰略執行者服部悅雄積極協調政企關係,公司從易到難先後完成一般零部件合資、發動機合資,並在完成本地化準備後,與“三小”之一的天汽合資,在中國立定腳跟。其後豐田主動斡旋推動一汽重組,完成從小排量到豪華車的全產品佈局,利用本土資源將品牌網絡擴至更多北方地區。並選擇已有本田入駐的廣州完成自身的南方布點,最大化日系產業集羣效應,樹立合資公司典範。
豐田全球化對中國車企出海帶來的啓示
豐田全球化可爲我國車企出海提供借鑑:1)本地化是全球化經營的必經之路。合資建廠或幫助公司最快熟悉國情,走向獨立建廠時需綜合考量政府激勵/地理置/勞動力成本等。2)產品爲王,核心把握海外需求變革窗口期。中國企業在新能源車技術實力、產業進程已然領先的情況下,可利用海外車企電車空白期乘勢突破。3)同步導入本土供應商,構建高效靈活的零整產業集羣,是全球化經營後保障高質量交付與盈利性的重要一環。4)堅定的管理層和熟悉當地文化的執行者是出海的主導力量。比如果斷開展產品/銷售等全方位變革的豐田管理層奧田碩,參與當地政企關係構建的出海負責人。
風險提示:海外貿易政策變化、全球需求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