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米力╳白輻射Rex:跟植物一起生活,改變過去的自己
向陌生突進的山林體驗、向內滋養靈魂的植物種植,成爲身處疫情鎖國時代下,人們走向自然之道的嚮往與方式之一。從多年前的多肉植物、蕨類,到如今紅遍全球的觀葉植物,綠色浪潮從未歇止,而臺灣雖爲亞熱帶島嶼,對於熱帶雨林植物的瘋狂亦沒缺席,爲什麼愛上植物,又如何讓生活與植物好好共存,而非枯萎即丟的消耗裝飾,成爲每個人的植物哲學。《500輯》邀請插畫家米力,以及白輻射影像共同創辦人洪鈺堂Rex,聊聊深究植物的契機、個人喜好、採買守則與生活中的植物二三事。
《500輯》邀請插畫家米力,以及白輻射影像共同創辦人洪鈺堂Rex,聊聊生活中的植物二三事。 圖/施清元攝影
米力:其實我種植物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深入研究,大約去年9月開始比較關心植物話題,聽到哪裡有,就會去逛一逛。
Rex:妳種比較久,我認真栽種大約才一年多前。的確是有沒有想認真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timing到了,因爲家裡和工作室很早就有種植物,也都有澆水,加上搬植物、換盆其實都很累,每當忙碌時一回神,突然發現植物都黃掉了,坦白說那種感覺真的讓人受夠了。一年多前的某一天,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搞懂這些植物變化的原因,瞭解每一種植物的照顧心法,所以一頭栽進去。我和米力開始認真研究的植物都是橘柄蔓綠絨,最後都在比誰養的比較大棵。
米力:我最初也是跟着Rex去逛植物展,一開始都挑蔓綠絨、龜背芋這種誰都看得懂的植物類型,然後會慢慢開始思考雨林植物到底是什麼,爲什麼背後有這麼大規模的熱愛族羣,像是網路社團裡面真的超瘋狂,有點像拍賣模式,只要有人丟植物上來,下面就會有一羣人留「卡」等買賣通知,後來發現很多植物在花市其實不容易找到,的確要在特定社團。
買自己懂的,記下行情
米力:要買自己懂的植物,譬如說必須思考「我的環境適合什麼?」曾經我看到一顆鹿角蕨很美就直接買下去,最後它枯死了,因爲環境就是不適合它,時間一久才發現我家適合種蔓綠絨和花燭。蔓綠絨其實也有很多品種,可能同一屬的照顧條件都差不多,它們都是天南星科,有龜背芋屬、蔓綠絨屬、粗肋草屬,優點是不需要太多陽光,散光即可。還是要回歸瞭解家中環境適合的品種,可以先買同一屬中便宜的植物試試看,如果種得好可以繼續買不同葉形的植物。
米力建議,要買自己懂的植物,思考自己的環境適合什麼。 圖/施清元攝影
Rex:不一定要買貴的,只要你喜歡就好。像我很喜歡「紫柄千年芋」,真的非常好種,會讓你覺得空間中存在着有機體。另一個讓我養起來很有感的是「波浪火鶴花燭」,一年前買回來時是四片葉子,到現在也是四片,沒有長大也沒有枯死,可是大約兩個月前冒芽了,那種感覺就像是股票終於會動了,讓人驚呼「哇!你終於長了」,短短一個禮拜長出超長的葉子,有些植物老株,一旦長芽反而會更長、更大。
米力:看到拍賣時不一定要買,但一定要把行情記錄下來,讓心裡有個底,才知道有沒有被框了。像Rex手機裡隨時有個列表,列出想要買的植物,將已經擁有的植物打勾,還有貨比三家的行情表。我還是最愛各式各樣漂亮的蔓綠絨,譬如小提琴蔓綠絨、小天使蔓綠絨、橘柄蔓綠絨等。
米力喜愛各式各樣漂亮的蔓綠絨。 圖/施清元攝影
Rex:臺灣在觀葉植物上的交流仍然不多,在IG上反而很多,而且通常拍攝得很美,像是plants.com(@plantsyoulove)會教你如何照顧,也有很多人分享換土、分株教學,也有人教你辨別同一顆植物的側芽剛長出來黃掉、老葉黃掉或生病等資訊,臺灣這一塊真的比較少人在分享,普遍以買賣爲主。
米力:很多賣家還是比較偏向農業,爲了培植和買賣而種。我也有追蹤一個臺灣的觀葉植物玩家 A Life With Plants(@alwp.co),他種得很漂亮。
朋友、買家或老闆,都是好老師
Rex:很有趣的是,跟剛剛養植物相比,現在比較沒有煩惱,以前都會在買賣當下詢問老闆「這怎麼照顧?多久教一次水?」花市老闆都很忙時都會回「兩、三天啊!幹了再澆啦!都差不多啦!」當你身爲新手,聽到這些話會開始過度謹慎,每天爲此提心吊膽,每隔兩、三天就擔心土壤太乾、葉子太軟,反應過度。
Rex認爲,跟剛剛養植物相比,現在比較沒有煩惱。 圖/施清元攝影
米力:在植物路上最好的老師,通常會是植物店老闆,或者像我認識Rex,他也是可以實際交流植物心得的朋友,他們都是我的植物神人。IG上常有網友分享美麗植物或裝飾風格的那一面,往往只能遠觀而已,多去認識專門種植植物的人,都會成爲很好的老師。
Rex:我很久以前就有追蹤Friends of Friends (@friendsoffriends),上面都是各種居家空間風格,雖然不是以植物爲主題的帳號,但可以看到不同環境、不同風格,如何讓空間與植物和諧共存,而且出現的植物通常不貴,就跟我挑植物的想法一樣,你會先思考生長環境適不適合,而不是價格。
與自然建立關係
米力:自從養了植物之後,就不愛接案子(大笑),我的工作室就像園藝店一樣,身邊圍繞着滿滿植物,在裡面我變得比較喜歡畫圖,商業接案工作反而比較少。另一方面,原本我比較常畫花卉,現在我習慣畫葉子和山林。
長期接觸植物,人一定會比較平靜,像我本來就不容易生氣,現在更不容易生氣,很少事情會波動到我。而且開始習慣每個禮拜去郊山步道,從買植物回家,到後來想走進大自然裡看植物,這也是另一種改變。
採訪這天,500輯與兩人約在「樹園藝」,米力和店老闆因爲買植物成爲朋友。 圖/施清元攝影
Rex:因爲我本來就喜歡空間環境與植物之間的關係,但是養植物之後,纔開始會去留意「原本的樣子」。當植物開始冒芽時,就是以無聲的方式提醒你季節改變了,例如葉子變得疲軟來發出「已經過了一個禮拜囉」的訊號,像是「綠帝王」就是這樣,沒有水時變軟、冒芽代表節氣變了,但是這些事情本來就存在着,而你沒注意到而已。
米力:另外,也許是設計背景的關係,當我把植物融入生活,家裡空間不知不覺就像樣品屋一樣。加上我都在畫畫,喜歡把植物帶入創作中,和植物相關的主題越來越多。
Rex:每個人都有適合的環境樣貌,有些人喜歡人造感,有些人希望與自然共處,我傾向在生活空間把自然帶進來,而不只是人類住在鋼筋水泥的房子裡而已;環境也要吻合它們的生長條件,否則最終如果死亡,也只是代表在強迫植物而已。
植物像人,照顧要有愛
Rex:植物其實很敏銳,它就像人一樣,並不只是物件,從A地移到B地,移動過程和換了居住環境,它都是有感覺的,這點很特別,不過,植物會持續適應環境,所以照顧時掌握原則,就不需要太刻意。
米力:就是「要有愛」啦,像我先生也是這一、兩年開始認真照顧他的植物,在那之前植物常常死亡,後來他得到一個體悟,對待植物就像對待動物一樣,你要對它付出愛,它也會了解你的愛,而且植物之間會互相鼓勵要活下去。以前「溫事」的植物總是無法種到隔季、隔年再開花,自從好好照顧之後,現在除了不容易枯死,甚至會再開花,因爲這些植物對環境已經產生「我想住在這裡」的認同感。
大部分的居家環境中,大概只剩下陽臺內、外可以養植物,若初期想加強自信心,建議從蔓綠絨類開始養,比種植多肉、蕨類成功機率稍微高一點,比如蕨類要保持溼度,很挑環境,像Rex家就可以種。
照顧植物最需要什麼?兩人說,要有愛啦。 圖/施清元攝影
Rex:而且種植物其實也要看方位,我常常站在陽臺看着植物感到很困擾,因爲陽光和溼度的關係,心想完蛋了,好幾個植物只能放在同一個位置。另外,有些植物剛買回來時,會突然全部死掉一次再重新長,到後來都長得很好,不要忘記這些植物原本在農場溫室,與家裡的環境截然不同,它們需要時間重新適應。
米力:對,尤其大棵植物換盆時,常有葉子掉落的情況,這是它本身的自我防禦能力,爲了維持養分而減少葉子,都很正常。也不需要每天澆水,因爲每一種植物的介質都不一樣,相隔幾天澆水也不同,但是每次澆一定要澆透,讓下方水盤有水流出。
Rex:真的不用過度恐慌,除非出現明顯的枯萎或生病原因,否則保持自然心就好。也不要只聽老闆說3天澆水、5天澆水,只要回到澆水基本概念,觀察土壤和葉子,對待植物越自然越好,然後多做功課、跟買家交流。
圖/施清元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特別感謝:樹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