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2年才研發成功 為何日本完全人工養殖的「黑色鑽石」幾乎消失?

近畿大學正在研究解決完全人工養殖的課題。 圖/日經中文網

在日本,完全人工養殖的藍鰭鮪魚的商業生產將幾乎消失。瑪魯哈日魯將把2025年度的產量比上年度減少8成,此外,日水和極洋等大型水產企業已退出相關業務。2002年日本近畿大學在全球首次成功實現藍鰭鮪魚的完全人工養殖。作爲能穩定供應稀有鮪魚的理想技術,相關投資曾經很活躍,但由於天然資源恢復和飼料價格飆升,盈利情況惡化。

成功實現世界首例鮪魚完全人工養殖的近畿大學水產養殖種苗中心負責人岡田貴彥坦言:「現在,完全人工養殖的鮪魚魚苗幾乎沒有訂單」。由於比過去養得更大才會出貨等原因,2024年魚苗的銷量約爲7,000條,僅爲15年前的十分之一。

完全人工養殖是指將人工孵化的魚苗養大到成魚階段,再從成魚體內採集卵子以繁殖下一代的養殖方法。由於對海洋資源影響較小且能夠全年提供高品質的魚,這種養殖方法在真鯛和𫚕魚中廣泛應用。儘管鮪魚的完全人工養殖難度極高,但近畿大學經過32年的研究,得以實現。

近畿大學從日本全國養殖業者手中接到了大量魚苗訂單。爲了滿足需求,從2010年起,近畿大學與豐田通商合作生產人工魚苗。同年,瑪魯哈日魯在民營企業中首次獲得成功實現鮪魚完全人工養殖,極洋和日水也相繼成功。從產量最多的年份來看,極洋2021年度生產了198噸,日水2020年度生產了670噸,瑪魯哈日魯2020年度生產了950噸。各家企業爭相擴大規模,「力爭達到1,000噸」。

但目前卻頻頻出現縮減和撤出的情況。瑪魯哈日魯2025年度的計劃產量爲50噸,減少到2020年度峰值的5%。自4月起,生產的鮪魚將主要用於出口,在日本店舖見到的機會將減少。

背後的原因是盈利狀況快速惡化。「生產成本極其高昂」,日水的養殖子公司日水鮪魚公司的社長木村知己談到了2022年「暫時停產」的原因。

通常的鮪魚養殖是將2~3公斤的天然魚苗養殖3~4年後供貨,而完全人工養殖需要從受精卵開始孵化,從更小的階段開始養殖,耗時長達5年才能出貨。鮪魚每長大1公斤,需要15公斤飼料。在天然的鯖魚和沙丁魚因捕撈量低迷而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長期養殖並非易事。

此外,天然鮪魚資源的恢復也不利於養殖業。2025年,日本近海的捕撈配額擴大5成。2024年東京豐洲市場上「鮪魚(日本國內)」的平均批發價爲每公斤3,879日圓,同比下降6%,被稱爲「黑色鑽石」的鮪魚價格趨於穩定,養殖的優勢減少。

極洋的完全人工養殖子公司因資不抵債而於2024年解散。日水和瑪魯哈日魯的重心不再是完全人工養殖,而是轉向把100公斤左右的天然鮪魚飼養半年再出貨的短期人工養殖。

瑪魯哈日魯養殖部部長井本悟史強調,儘管商業環境發生變化,「完全人工養殖也絕對不會停止」。在海洋環境變化、飼料鯖魚和烏賊急劇減少的情況下,無法保證天然鮪魚能夠持續增長。一旦退出完全人工養殖業務,至少需要10年才能重新啓動。

近畿大學正在加強研究以解決完全人工養殖面臨的課題,包括長勢好的魚苗和不依賴天然資源的飼料等。日本人早在5,000多年前就開始食用鮪魚,與鮪魚關係深厚。爲了鮪魚穩定供應而作出的努力仍將繼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佐佐木Takumi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使用

原文標題:日本完全人工養殖鮪魚幾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