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迎變局 臺灣需要虎膽妙算
(圖/達志影像)
壬寅虎年將至,傳統上每逢春節闔家團圓,親友拜年都要說吉祥話,祝願好年。尤其兩年多來全球爆發新冠疫情,病毒不斷變種擴散,再度影響年節氣氛,我們衷心祈願「虎嘯一聲鎮瘟疫,否極泰來迎新春」。
除了疫情所帶來的世界性衝擊,虎年的國際情勢仍然呈現美國與中國大陸延續強權競爭的格局。中美兩強在外交、經貿、軍事的全方位競逐,方興未艾看不到終局,似乎愈來愈佐證「一山不容二虎」的講法。
美國國內意識形態對抗、政黨對立加劇、貧富差距擴大所衍生的民主制度危機,伴隨着拜登總統滿意度低迷及前總統川普聲量不墜,一般估算在11月8日的期中選舉,民主黨失去參衆兩院多數的機率不小。體質弱化的美國會不會演成「虎落平陽」的窘境,當然牽動強權格局的變化。
走過「建黨百年」,通過「第3份歷史決議」,積極籌備秋季召開「二十大」的中國共產黨,虎年也面對攘外必先安內的壓力,多產業的全方位整頓改革,及下一輪黨政軍人事部署也逐步推動。不過大陸政局早已定於一尊,遠慮雖存,近憂不大,仍有餘裕擺出「虎虎生風」的樣子。
春節時分的國際潛在衝突焦點,首推俄羅斯與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在烏克蘭的較勁。爲了足夠的緩衝地帶以維持安全邊疆,俄羅斯採取強勢外交併集結重兵「虎視眈眈」,使得烏克蘭幾乎「聞虎色變」,頻頻向西方求援,試圖避免因美俄較量而使國土成爲戰場。美俄在東歐這一局,雙方是否都變成「騎虎難下」,猶待時間證明。
中國大陸面對印太地區「向東向南」的軍事部署與演練,由於中俄「不是盟友,勝似盟友」的關係,並沒有因美國撤離阿富汗,及中亞和新疆「向西向北」等問題的牽制,而產生任何「調虎離山」的作用。
今年是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50週年,也是美國首位在職總統在與中華民國擁有正式邦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及「美軍協防颱灣司令部」仍在運作時造訪北京。美國當時爲對抗蘇聯而開啓的「中美關係正常化」,藉中國大陸的對外開放引入國際體系與規範的期待,結果換來今日美國政學界菁英在「養虎貽患」的認知中覺醒。
今年也是「92香港會談」30週年。不同於1980年代初,大陸單方提出的「一國兩制」,1992年兩岸爲解決事務性議題,在談判無果後,經函電往來同意各自表達「一箇中國」意涵的創造性模糊處理模式,如今被刻意扭曲成「與虎謀皮」和「爲虎作倀」的主張,形同心理上放棄爭奪「對等詮釋權」,反而使北京更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的機緣。
兩岸官方早已斷線,中美對抗更形壓縮臺灣的自主,以實力對比的快速傾斜,兩岸關係正邁向高度風險。臺灣面對局勢發展,不可只講「建構能力」(capacity building)與「建設國防」(defense buildup),而不做「降低威脅」(threat reduction)與「預防危機」(crisis prevention)。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如果我們將任何兩岸接觸對話的主張都貼上「親中賣臺」的標籤;如果把任何降低兩岸敵意風險的努力,都扣上不敢「反共保臺」的帽子;如果只管操作情緒綁架人民,而看不見臺灣永續生存發展必須處理兩岸關係的道理,纔是自認愛臺,實則害臺。
面對壬寅新春的衆多挑戰,臺灣沒有「暴虎馮河」的實力條件,至少要有不被外國「堅如磐石」的口頭聲明所導引,以爲國際友臺聲量和美國對臺軍售,就給臺灣「如虎添翼」的能力。臺灣現階段即使沒有「入虎穴」的念想,也要有不去「捋虎鬚」的智慧。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無論世局發展如何難以預判,內政挑戰如何得以克服,兩岸關係如何足以舒緩,我們都需要「虎膽妙算」。(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