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筆憑什麼能是文房四寶之首?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能進行藝術化創作的文字,而漢字能上升到藝術層面,首功當歸於毛筆的發明。
文房四寶,湖筆首要。發源於浙江省湖州市的湖州毛筆,被古今詞人墨客譽稱爲“筆中之冠”,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爲“文房四寶”。作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湖筆製作技藝已傳承上千年,也正因此,有了“一部書畫史,半部在湖州”的說法。
一部書畫史,半部在湖州
“湖州出筆,工遍海內,制筆者皆湖人。”在小小的湖州善璉鎮,幾乎家家戶戶會制筆,北京戴月軒、上海楊振華、天津虞永和、杭州邵芝巖等筆莊,都是湖州人開設的。湖筆的歷史,可能已經近兩千年了。
相傳,公元前223年,秦朝名將蒙恬在打獵時看到一隻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不由來了靈感。他取了一些兔毛,插在竹管內,試着用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沾墨。他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隨手將這支“兔毛筆”扔進了窗外的石灰坑裡。過了兩天,蒙恬將毛筆重新撿起來看了看,發現兔毛變柔順了。他試着將兔毛筆往墨盤裡一蘸,筆竟然變得十分聽話,寫起字來也非常順暢,蘸一次墨可以連續寫好幾個字。原來,石灰水無意中對兔毛進行了脫脂。
因爲這個傳說,蒙恬被尊爲中國製筆業的始祖。蒙恬來到善璉後,對湖筆做了重大改革。善璉人爲紀念蒙恬,把繞善璉村而過的小溪改爲蒙溪,還在村裡建了蒙公祠,供奉蒙恬一家。在蒙恬夫婦生日即農曆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善璉人都要聚集於蒙公祠,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蒙恬會”的傳統祭祀程式主要有開光、整冠、洗塵、淨身、宣祭文、潤筆、祭祀、焚筆、出會、會酒、看蒙恬戲等。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均在吳興任過太守,不但喜用湖筆書寫,在任期間還十分重視湖筆製造。他們經常和當地筆工一起研究磋商,借用自己的用筆經驗,指導筆工造筆,不斷提高制筆工藝水平。
王羲之還在所著的《筆經》裡說:應把好又長的毛靠近筆端,短而差的放在筆根部,硬毛作筆鋒,軟毛作筆肚,以漆液粘結,以海藻汁潤澤筆毫。如此作法之筆,畫直線如彈墨繩,畫彎線如同鉤弧,畫方形如得直尺,畫圓如用圓規,制筆得法叫作“筆妙”。
然而晉代起,湖筆從單一的竹製筆桿,逐漸發展出裝飾用的琉璃、象牙筆桿等,堪稱豪華。針對當時出現的琉璃象牙等豪華筆桿,《筆經》還理性地提出:筆桿越重,反而影響書寫發揮。湖州盛產竹子,因此輕靈的竹梗就成爲湖筆筆桿的首選。
輕靈的竹梗是湖筆筆桿的首選。
在湖筆歷史上,對改進湖筆技藝貢獻卓著的,必提書法家智永禪師。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1300多年前,智永雲遊四方,見善璉民風悠然,便在蒙公祠旁的永欣寺住下。智永禪師在善璉的30多個春秋,一邊孜孜不倦地臨池習書,一邊與筆工切磋技藝,使湖筆更適合書家的習書要求。
智永的書法真正繼承了先祖王羲之的藝術傳統,請他題字的人居然把永欣寺的門檻都踏去了一層皮,智永就請人包了一層鐵皮,人們稱之爲“鐵門限”。用敗的筆頭,智永也捨不得扔,將其埋在蒙公祠南的曉園,還在石碣上親筆提了“退筆冢”三字,成了勤學的典範。智永在永欣寺臨得《真草千字文》800餘本,分送浙東諸寺以藏。
此外,顏真卿、杜牧、蘇東坡等一大批名家相繼在湖州工作或生活,他們在施展治郡才華的同時,在書畫藝術上都有相當高的造詣,當然,一個個也是湖筆的真愛粉兒。這股潮流到宋末元初的趙孟頫那裡達到了極致。
“日書萬字”的趙孟頫能書善畫,據載,他非常講究筆的質量和製作方法,稍不如意,就叫筆工拆開重製。他對筆毫的選擇更爲嚴格,幾百斤羊毛中才選出幾兩。在他影響下,湖筆的製作技藝不斷改進,並且出現了馮應科、陸文寶等著名筆工,並率先提出“精工細作,量人定製”的理念。
趙孟頫《洛神賦》局部
到了明末清初,湖筆銷售出現了“走筆包”,買賣湖筆的客商聚集在蒙溪河岸邊的茶館,一邊喝茶,一邊談價格,既是銷售湖筆的一種方式,更是筆商與藝術家之間溝通湖筆製作與切磋書畫藝術的橋樑。當時有許多筆莊採用“走筆包”的形式,派專人爲國內書畫大師定製湖筆,做到“一人一支筆,一支一精品”。在當時,製作湖筆的師傅與書畫家的地位是同等的。製作湖筆的師傅也不稱師傅,稱先生,拜師也稱爲“拜先生”。
明清之際,湖筆還作爲貢品上呈御前。明代文人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裡記載:一日,明孝宗拿着一支湖筆,愛不釋手,準備蘸墨寫字,見筆桿上有一行小字曰:筆匠施阿牛。孝宗深覺俗不可耐,“鄙其名”,於是賜筆匠名爲“施文用”。此後施文用的名字在湖筆界有了盛譽。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朝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也非常鍾愛湖筆,據傳故宮裡至今還有兩萬多支湖筆沒有開鋒。到了新中國,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人也推崇湖筆。1979年1月,外交部禮賓司專程來善璉,定製200套、共1128支“雙羊牌”湖筆,作爲鄧穎超同志訪問日本贈送日本友人的禮品。
湖筆憑着自己優秀的品性,成爲中國傳統書寫文化中的佼佼者,並因此而譽滿全球。
何以名滿天下?
一支好的湖筆,必具尖 (鋒穎尖銳) 、齊 (修削整齊) 、圓 (豐碩圓潤) 、健 (勁健有力) ,所謂筆之“四德”。
製作一支真正的湖筆,從皮毛剝離開始,據說要經過8個步驟128道工序,主要的大工序包括擇料、水盆、結頭、裝套、蒲墩、鑲嵌、擇筆、刻字等,其中,又以擇料、水盆、結頭、擇筆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爲講究。
制筆業有句行話:“筆之所貴在於毫。”一般來說,所有的動物毛都可以用來做成毛筆。目前市場上制筆毛料主要有羊毫、紫毫 (兔毫,以野兔背上的紫黑色毛爲最佳) 、狼毫 (黃鼠狼尾巴上的毛) 和兼毫 (取軟硬兩種毛拼在一起而成) 4種。
傳統湖筆多以毛竹爲筆桿,羊毛爲筆鋒。與其他毛筆相比,湖筆最獨特之處,是它帶有“鋒穎”的筆頭。鋒穎是指筆頭尖端一段透明部分,鋒穎段越長、越透明越好。鋒穎好的筆頭,按下去筆毛散開飽滿而整齊,書寫時吐墨均勻、收放自如,收筆後筆頭恢復錐狀如初、不開叉,且經久耐用。
據悉,每隻山羊只出三兩筆料毛 (約150克) ,有鋒穎的只有六錢 (約30克) ,由特長特優的長鋒羊毫製成的湖筆每年也不過百支。
而鋒穎的好壞,水盆工的手藝最爲關鍵。水盆,是湖筆八大工序中最關鍵、也最辛苦的工序,主要是在水盆中對毛料進行浸洗、篩選、梳理、整形,把毛料加工成半成品筆頭。爲了讓湖筆散開時飽滿整齊,每一根筆毛的鋒穎必須長短劃一,缺損或過長、過短的毛都要在水盆的工序中除去。一個好的筆工一天只能完成兩三個質量上乘的筆頭,正所謂“千萬毛中揀一毫”。爲保持動物毛形態,只能用冷水,由於雙手長年浸在水裡工作,非常辛苦。一直以來,水盆工都是女子,所以得尊稱“水盆娘娘”。
結頭是將水盆工做好的半成品筆頭經過曬乾,先用絲線將其根部捆紮,然後將松香在油燈上加熱,把熔化的松脂塗在筆頭底部黏結,防止脫毛。隨後的裝套工序要求挖孔中心要準,外圍間隙適當,不偏不倚。孔的大小深淺正好適合所套之筆頭。還要求挫頭平、臍口齊。
擇筆在湖筆八大工序中與水盆並列爲兩大最主要的工序,又稱爲修筆,對已經正式安裝在筆桿中的筆頭進行最後的毛毫整理,將筆頭中的斷毛、雜毛、沒有鋒穎的毛一根根剔出,所謂“萬毫之中挑一毛”,將筆頭變得又光又白。與水盆工相似,擇筆也需要十分的耐心,擇高檔筆時單是幾支就需要枯坐幾小時,全憑手勢技巧,最終要達到成品“尖齊圓健”的品質要求。
再經過筆桿刻字和裝盒兩道工序,一支來之不易的湖筆誕生了。
一支好筆三百萬
一支好筆不僅能書寫,供欣賞,還能收藏拍賣。中國的毛筆以湖筆爲最好,其次是宣筆 (安徽宣城,毛筆祖地,後被湖筆取代,近現代復興) ,然後是港筆 (江西文港,原屬於才子之鄉臨川,華夏筆都) ,最後是川筆 (蜀 中產) 。
近年來,毛筆因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稀缺性,逐漸受到各路藏家的關注,一支民國的竹刻毛筆市價大概在4000元左右,明清兩代的毛筆大都在萬元,在拍賣場上也屢創佳績,小編在此特意整理了部分毛筆拍賣紀錄,以供各位讀者欣賞、收藏和參考之用。
2013年10月27日,北京保利第24期精品拍賣會,清乾隆白玉螭龍紋毛筆,長29cm,成交價:人民幣287,500元。
2011年12月8日,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賣會,明雕漆嬰戲彌勒毛筆,長22.8cm,成交價:人民幣322,000元。
2009年5月30日,北京保利2009春季拍賣會,清康熙竹雕西園雅集小香筒及毛筆,長11.5cm,成交價:人民幣336,000元。
2006年11月22日,中國嘉德2006秋季拍賣會,明嘉靖 黑漆彩繪龍紋毛筆,長22cm,成交價:人民幣352,000元。
2008年12月7日,北京翰海2008秋季拍賣會,明萬曆紫檀鏤雕龍鳳毛筆 木雕,長22cm,成交價:人民幣403,200元。
2011年6月5日,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賣會,清乾隆御製詠雪詩黑底描金毛筆,長25cm,成交價:人民幣517,500元。
2002年12月9日,北京翰海2002秋季拍賣會,清乾隆粉彩雲龍毛筆,長17.2cm,成交價:人民幣550,000元。
2013年10月7日,保利香港2013年秋季拍賣會,清末翡翠毛筆、小碟(兩件),刷子長34cm;盤子直徑8.5cm,成交價:港幣805,000元。
2006年11月22日,中國嘉德2006秋季拍賣會,明萬曆竹刻花鳥紋毛筆,長23cm,成交價:人民幣990,000元。
2010年12月9日,北京市古天2010秋季拍賣會,明代象牙透雕葡萄松鼠毛筆,成交價:人民幣3,024,000元。
作爲中華民族的獨特創造,毛筆在世界文化的繪捲上塗抹了濃重的一筆,而中國書畫大師輩出,佳作雋永傳世,湖筆,更是功不可沒!
編輯丨南方
東方財經雜誌 東方文化雜誌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東方文化雜誌(ID:dfwh_hk)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