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搖旗折扣化,革命KA是條路嗎?
盒馬創始人侯毅近期對快消品KA制展開了猛烈抨擊,並希望整個實體商超行業能抱團一起來革命KA,他本人及盒馬也爲革命KA制指出了一條“接替”路徑——折扣化。
這是實體商超渠道反向對快消品流通體系的一次深度思考。
一
分配
KA渠道,簡單說就是快消品牌針對重點零售商客戶、中大型零售商客戶(主要是大賣場)所闢出的一個專門供貨渠道體系。
在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KA渠道供貨實際上演變成爲一個商業地產盈利模型的供貨方式,即貨權屬於品牌商,或品牌商旗下的經銷商(供應商),供應商的貨要鋪到KA制零售商(大賣場等)需要繳納貨架費、條目費等中間費用,並給幾個月賬期(銷售到跟供應商結款)。KA制零售商則不出現金買貨沒有貨權,等於就是拿供應商的錢與貨去開店運營(中間費+貨款+賬期)。售價則一般是按品牌商指導價控價銷售。
因此,KA制零售商過去其實都是在做商業地產,選址開店跑馬圈地,商品經營操心相對較少,同一品類希望有多個品牌的商品來競爭貨架位,誰出價高誰得,進而擡升貨架費等。那麼,能給高價貨架費等中間費的品牌就會逐漸“佔滿”KA制零售渠道。
但現在,無論線上線下,商業地產的紅利已經到頂了,且在往下走了,像大賣場企業已經不開店而是在閉店了。市面上,KA制零售渠道所佔快消品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小,有更多新的零售渠道冒出來,在不斷分流KA制商超,甚至,線上的銷售已經開始超過KA。
所以,要調整改革KA制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實際上,這場改革既是KA制商超要從商業地產盈利模型轉型商品模型,也關係到整個快消品流通體系的利益重新再分配,與市場份額變化。
二
破價
快消品行業,當下則似乎到了一個“亂世出英雄”的階段,有快消大牌負責人曾對《商業觀察家》稱:“快消品行業的破價行爲在去年社區團購盛行時就已經開始了,目前會更甚。當下,消費趨勢對快消原有網絡衝擊很大,傳統線下渠道的挑戰很大,導致經銷體系較不穩定。”
控價能力變差、不穩定的分銷網絡似乎也成爲了很多新業態冒出的土壤,包括當下出現的很多折扣店、批發部等。在KA制商超領域,像盒馬這樣的企業也跳出來了,他肯定也是看到了“破價”的機會。
破價能成就渠道“王者”。
上一次,從快消品領域“破價”而獲益的是拼多多,有市場人士稱:“中國快消品行業一直來能真正做好分銷體系的企業並不多,從拼多多的出現就能看出來,拼多多就是快消領域最早的破價者。”
拼多多正是鑽了中國快消分銷網絡不成熟的空子,以破價者身份聚集了流量,快速做大了用戶規模而起來了。
這一次,盒馬可能也想抓一抓中國快消分銷網絡日益不穩定下的“破價”時機。但盒馬創始人侯毅爲此指出的路徑是折扣化,這是條路嗎?有全行業的可複製性嗎?
爲此,《商業觀察家》也邀請了三家專業折扣零售商的創始人與高管,從折扣零售商的角度來談談他們對KA制渠道改革的看法。需要說明的是,專業折扣零售商與KA制零售商存在直接競爭關係,他們的視角代表競爭者的視角。
(以下內容通過受訪人口述展現)
某臨期折扣零售商高管(千店級規模):
硬折扣沒有前途,我們賣的是尾貨,品牌商不太管。
硬折扣必須達到足夠的量,纔有機會掙錢,還要看門店支出和毛利是多少。硬折扣只掙買賣之間的差價,KA則有各種中間費用收入。之前商品在KA,有上架費、條碼費等等,折扣化後就沒有了。
現在KA渠道是按照廠家指導價銷售,比如牛奶,一升指導價15.9元,以前KA就賣15.9元。現在進貨價可能是8元,折扣化改革就是隻+18%就賣了,不賣15.9元了,賣9.4元了。
這就是硬折扣。
但是你賣9.4元,其他大賣場等KA渠道還是賣15.9元的指導價,那麼,其他KA制商超就不幹了。(其他KA制商超因多種原因可能還希望收上架費等中間費用。)
同時,品牌方如果不控價(KA渠道價),也掙不到錢了(線上很難賺錢,品牌商很多都是線上做品牌,線下做利潤),而如果企業不掙錢,其他都是扯淡。
同時,對於品牌商來講,KA渠道現在即便高價,也還有人買。如果降價了,買單的消費者沒有增加,對於品牌商來講,利潤是減少的。
(這些就是爲什麼)最近很多品牌給盒馬發停止供貨函(的原因)。
(那爲什麼線上可以不走KA,品牌商卻管不了)線上沒走KA,最多收交易額的4%-5%。
因爲線上,品牌方管不住。經銷商太多,(經銷商)線上開店又太容易,品牌商也做不到一品一碼,就是看到這個品,品牌商能知道是那個經銷商出的貨。
(如果KA轉型折扣化,結果會如何?)品牌商不供貨了,或者以後KA改買斷模式,即貨物的貨權買斷。
現在KA制零售商的貨都是供應商的,KA制零售商銷售出去到結算給供應商都要2-3個月的賬期。改買斷就是KA制零售商出現金買貨,購買後,貨權是KA制零售商的。
像我們的東西便宜就是因爲都是現金買斷,不退貨,除非有質量問題。在中國,價格是唯一的殺手。
但買斷對現有KA制零售商的要求很高,KA制零售商以往是用供應商的貨款在開店和運營,全部買斷,它們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
運營也很難,效率是個大課題,(折扣化)對現有KA制零售商的員工與管理都是很大的考驗。
某硬折扣零售商創始人(百店級規模):
KA渠道跟供應商是壓榨關係,折扣渠道原則是高效率生意。
折扣店的採購,有的是現金採購,也有的不用現金採購。
折扣店不會有亂七八糟的費用,KA各種前後端費用,隱形費用,退換貨也嚴重。
(KA能不能去中間費用),怎麼去嘛,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硬折扣一開始就把費用設計得非常低,租金、人工等,開辦費用極低,像盒馬等KA都很高了,除非他把店都關了重新開。
某軟折扣零售商創始人(百店級規模。軟折扣與硬折扣的最大區別是,軟折扣做生鮮,硬折扣很難做生鮮):
低價,我一直在跟我的團隊講,低價不是權力,是能力。做低價這件事情並不困難,但很多人把它當作權力在用就有問題。
低價背後邏輯就是低成本運營。
降價很容易,就是自殺。
降完價以後,能不能有利潤,你的費用能不能支撐,這纔是關鍵。
美團追殺,叮咚捱打,樸樸扛住,盒馬尋路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