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合歡石滬旁 堤防步道涼亭整修煥然一新
後龍鎮外埔合歡石滬是重要歷史遺蹟。(謝明俊攝)
後龍鎮外埔合歡石滬旁堤防樓梯業已換新。(謝明俊攝)
後龍鎮外埔合歡石滬堤防涼亭、步道及護欄都已整修一新。(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鎮海岸留存百年以上歷史的合歡石滬,是目前島內僅存唯2的完整石滬,與後龍另1座毋乃石滬齊名,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覽打卡,實地踏查當地老一輩討海人如何靠着石滬討生活,石滬旁堤防原有步道、護欄及涼亭,在海風侵襲下破爛不堪,後龍鎮公所籌資重新整修一新,讓遊客可以有更亮麗的打卡景點。
位在後龍鎮外埔海濱的合歡石滬,相傳是由早年定居於此的平埔族道卡斯族所發明設置,由於後龍鎮外埔至海寶地區的海岸線,沉積了許多大型鵝卵石,道卡斯族人因而利用石頭堆置成石滬,用來補撈各類漁獲,後來漢人移居後龍地區,接手合歡石滬,除了利用牽罟方式捕撈漁獲外,石滬成爲重要的漁場,捕撈漁產還包括了石蚵、海瓜子等。
後龍北部海岸原本有多座石滬,但因後期漁撈方式改進,逐漸放棄石滬捕漁,加上石滬遭遇颱風風浪催毀,缺乏維護逐漸譭棄,如今後龍地區僅存合歡及毋乃等2座保存完整的石滬。
爲了保護這2座有歷史意義的石滬,後龍鎮公所每年都會編列預算僱工維護2座石滬,並舉辦石滬文化節,邀請各地遊客同來進入石滬內,實際體驗在石滬內補撈漁獲的過程,每次活動都會吸引千人蔘與,讓許多民衆瞭解先民生活一頁。
後龍鎮公所年前舉辦石滬文化節時,赫然發現合歡石滬旁堤防上所修築的木質護欄、樓梯及涼亭等設施,皆因海風帶來鹽份吹蝕毀壞,嚴重影響遊客安全,後龍鎮長朱秋隆指示公所團隊備妥計劃,籌措經費整修全部護欄、樓梯、涼亭、步道鋪面,讓堤防步道煥然一新,成爲遊客打卡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