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方法學爭議、環團憂生態浩劫 彭啓明這樣說

爲了增加碳匯,農業部及海委會近日把「紅樹林與海草牀減碳方法學」送至環境部審查。(報系資料照)

爲了增加碳匯,農業部及海委會近日把「紅樹林與海草牀減碳方法學」送至環境部審查,一旦通過後企業就能據以取得碳權、協助企業減碳,但有環團呼籲,不要誇大「藍碳紅樹林」功能,不慎誤植造成臺灣海岸及河口不可逆的生態重傷,對此,環境部部長彭啓明24日在臉書指出,碳匯與生態,這本來就是應該要平衡之處,環境部會徵詢專家意見,多元的討論是非常歡迎且必要的,歡迎大家可以去了解來找出共同的目標方向。

目前我國覈准的自然碳匯僅有「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農業部近日接連送審數個自然碳匯方法學,包括森林經營、竹林經營等,也與海委會合作送出紅樹林與海草牀減碳方法學等方法學,一旦「紅樹林植林」與「海草覆育」方法學正式通過,會成爲未來企業取得碳權的方式之一,若取得碳權則可於臺灣碳權交易所上架交易,或抵銷企業本身的碳排放。

如由多名學者組成的「氣候與自然碳匯倡議」團隊呼籲政府啓動《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將增匯與減碳目標分開、完善原住民族自然碳匯規定,參照《溼地保育法》第五條優先保護自然溼地精神,拒絕紅樹林入侵,以強化碳匯法治;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環團指出,紅樹林強植增匯的計劃必須停止,確保重要溼地零淨損失,避免因碳匯需求而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積極於源頭減少碳排放,而不是依賴後端的碳匯來彌補減碳不足。

彭啓明指出,碳匯與生態,這本來就是應該要平衡之處,環境部會徵詢專家意見。但他說,紅樹林,從因應極端氣候角度,一直都是鼓勵能恢復,因爲這可以減少暴潮的產生,全世界很多地方爲了開發,把原有紅樹林生態毀壞,反而讓暴潮淹水程度增加。紅樹林減碳,是幾年前,看到全球有些知名企業去買品質較好藍碳的紅樹林碳權計劃,東南亞有不少成功案例,而且品質維護得好的地方,價格都有到每噸30美元以上。

彭啓明認爲,這裡面的不同聲音,多元的討論是非常歡迎且必要的,歡迎大家可以去了解來找出共同的目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