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科技縮量背後:觀望情緒升溫,科技股業績成關鍵|市場觀察

3月17日,港股市場整體呈現高開態勢,但整體交易活躍度仍顯不足,投資者對後續走勢的觀望情緒濃厚,科技股成交的縮量讓投資者有所擔憂。

上午恆生指數上升1.32%,報收24276點,成交1418億港元;恆生科技指數跌0.03%,報收5879點,成交僅有389億港元。

一個月前的2月17日,港股總成交4002億港元,恆生科技指數成交1894億港元。

上升動力面臨考驗

恆生科技指數在3月14日的成交額855億港元,不到2月17日的高點一半,而今日上午的成交情況也延續了低迷態勢。

鑫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港股市場經過前一輪的上漲後,目前已到達階段性壓力位,龍頭企業即將公佈業績,業績能否超預期成爲港股能否進一步上漲的關鍵催化劑。與此同時,港股市場的活躍也吸引了部分公司的鉅額融資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的做多熱情。

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餘豐慧認爲,港股縮量現象通常反映了市場參與者觀望情緒的增強,交易活躍度下降。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擔憂等。對於恆生科技指數而言,成交量的顯著減少意味着短期上升動力不足。成交量是衡量市場熱情和支撐價格上升的重要指標之一,儘管縮量表明當前上升動力有所減弱,但這並不必然意味着趨勢會反轉。市場的走向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慧研智投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李謙分析稱,港股近期成交量萎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政策方面,美聯儲降息政策遲遲未推進,市場對此仍存憂慮,導致部分資金處於觀望狀態;其次,近期國內A股行情較好,政策強調穩股市、穩樓市,這使得部分南向資金分流至A股,港股資金面受到影響;另外,部分投資者在港股本輪上漲中獲利頗豐,選擇在當前階段兌現利潤,導致市場資金面趨於謹慎,也有投資者等待科技股業績,抱着觀望的心態。

科技巨頭業績即將公佈

本週,港股市場將迎來重要科技股的業績公佈,小米集團(01810.HK)將於3月18日公佈業績,騰訊控股(00700.HK)和美團(03690.HK)分別計劃於3月19日和3月21日公佈業績。這些公司的業績表現將成爲影響市場情緒和成交量的關鍵因素。

業內人士認爲,科技股業績對市場情緒和成交量的影響不容忽視。投資者在這些重要數據發佈前普遍採取觀望態度,避免在不確定性較高的情況下進行交易,這也是導致市場縮量的原因之一。

李謙表示,市場對小米、騰訊、美團等公司的業績預期存在不確定性,機構投資者多持觀望態度。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依然可以認同港股公司的估值和增長,目前仍然處在一個上升趨勢之中。預計經過短期的調整之後,港股還會創出新高,投資者對現階段的成交萎縮,也不要太過於擔心。

餘豐慧表示,騰訊、小米和美團等大型科技股的業績公佈可以顯著影響市場情緒和成交量。投資者會在這些重要數據發佈前採取觀望態度,避免在不確定性較高的情況下進行交易,這會導致市場縮量。如果業績超出預期,會吸引買盤,推動市場上行;反之,則可能導致股價下跌。因此,本週的業績發佈對評估港股尤其是恆生科技指數的後續動力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