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玫默島新樂園 日常皆是舞臺

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舞作《默島新樂園》22日在臺北試演場排練,舞者站上特殊裝置,搬演模擬家將神祇、檳榔西施、布袋人偶、芭比娃娃等肢體動作。(趙雙傑攝)

選舉、廟會、車水馬龍的喧囂,臺灣本質上不是一座安靜的島嶼,而國家文藝獎得主、編舞家何曉玫,把臺灣定調爲「默島」,透過舞作呈現這座「安靜的島」,推出作品《默島新樂園》,她表示,「當大家在拚音量的時候,反而什麼都聽不見,聽不見自己的聲音,聽不見別人的聲音。」

何曉玫表示,整出舞作呈現廟會現場的歡騰、人潮帶來的驚恐感,同時又有對神明的崇敬,「我在遶境廟會現場看見人和神之間的『交陪』,傳遞一種愛和對生命的期許,我們用一種浮誇、很多元的方法去展現它。這是臺灣人的生活文化。」

何曉玫1963年出生於宜蘭,自幼習舞,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舞蹈碩士,於2010年創立自己的舞團「MeimageDance」,現爲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

在舞作裡,3名舞者站在3公尺高的特殊裝置高臺上,像是神明出巡,也像是芭比娃娃,有時又是俏皮女郎,既是人,也像神,接受臺下的觀衆朝拜、跟隨。

何曉玫透過舞作也回顧自己的成長經驗,在她的童年回憶裡,曾經看過藝閣車上的小孩表演,「還有竹竿上有小孩,有人會抱着竹竿上的小孩跑來跑去,像捏麪人一樣,藝閣車也都很漂亮,很特別。」

何曉玫表示,臺灣街頭到處都有舞臺,「十字路口是交通義警或警察指揮交通、爲社會服務的臺,也是拿着廣告看板打工者的舞臺,路邊櫥窗是檳榔西施的舞臺,我小時候看到的藝閣,我們將這些生活舞臺融合在一起。」

何曉玫表示,臺灣人很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種自在感,「就像在高臺上人所扮演的神明,可以是高高在上很有距離感,但下一秒又會跟人要水喝,一秒變神、一秒變人的狀態,這種自在切換,很臺灣人。」演出將於4月28日至5月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