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水河畔永新城(我與一座城)
賀湘君
我的家鄉江西永新縣,地處羅霄山脈腹地的湘贛邊界。這座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建縣的小山城,古稱“楚尾吳頭”,縣名來源於《禮記·大學》,寓意“日永月新”。1927年,歷史在永新寫下厚重一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就發生在永新縣的三灣村。
一條禾水河由西向東,繞過大半個縣城,一路奔流匯入贛江。它沿途澆灌無數莊稼,提供豐富的水產和便利的水運交通,養育一代又一代家鄉人。縣城四周都是山,西有瑰麗七十二峰的禾山,南有巍巍井岡山,北有虛皇山,東有因黃庭堅留詩得名的高士山。舊時古城有四個城門出入,新中國成立後,縣城分爲四個區域,當地人習慣以東門、南門、西門、北門指代。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沿着禾水河而下,舉家遷往縣城。那時候的永新縣城真的又小又舊,一條狹長的湘贛街是縣城的主街,街上只有零星的幾個商店。
離湘贛街不遠的南門老街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至今保留着許多明清建築和革命舊址。中共湘贛省委舊址、紅四軍軍部舊址、永新商會舊址等都坐落在南門老街縱橫的街巷中。經典紅歌《十送紅軍》“十送紅軍望月亭,望月亭上搭高臺”,描寫了永新鄉親們送別紅軍的場景。當年的星星之火,早已照亮全中國,如今的南門老街已成爲古城的紅色名片,吸引衆多遊客前來觀瞻。
後來,我們家搬到北門住。北門巷弄如織,迷宮似的。錯落的電線將狹窄的街道上空切割成各種幾何形狀,一棵老桂從某個角落發出沁人的香味。那香氣沉澱着悠悠歲月,讓人有些醉意。自行車叮咚響着穿行在大小巷子裡,賣西瓜雪糕冰棒米糖的,收雞毛鴨毛的,街巷深處煙火氣息濃厚。永新人愛吃辣椒和醬姜,永新人的日常,熱辣辣的,充滿蓬勃的生機。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小城教書。一晃三十年過去了,一直生活在家鄉的我,見證着這座山城的繁茂之旅。
春來禾水綠如藍,古城對岸的東華嶺傳來布穀鳥悠長的叫聲,紅彤彤的映山紅開遍山谷。艾葉拔青時,我走進因進士多而聞名的院下古村,參加民俗艾葉節,吃艾葉米果。秋意深濃時,我走進雲霧繚繞的黃竹嶺,坐在那棵五百多年的古銀杏樹下,任憑金黃落葉飄灑過肩頭。永新多丘陵,遍地油茶樹。冬天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油茶樹開滿一樹樹潔白的花朵……風景在山城四季交替,家鄉美景不勝枚舉。外地朋友來山城做客,我會驅車帶他們去瞻仰楓樹坪旁的三灣改編紀念館,去參觀那座發生過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的龍源口橋。
春的犁鏵一次次捲起,山城的變化越來越快,再也不灰土土了。城北小屋嶺招商引資建成先進的工業園區,城郊遍佈蔬菜基地和果園基地。湘贛街早已拓寬,秀水美食街、新世紀步行街、大型購物中心相繼落成,縣城範圍擴大幾倍。禾水河畔修建了沿江路和子珍大道,寬闊的拓東大道連接城東高速,禾水河上東里大橋、將軍大橋、仰山大橋、文星橋一座座架起,永新交通四通八達。
禾水河兩岸修建了仰山公園、溼地公園等風光旖旎的公園。我教書的學校永新中學緊挨着溼地公園,帶上一本書坐在公園寬闊的草坪上讀幾頁,已成爲我閒暇時的習慣。風從山坡上滑落,草木的清香撲鼻,孩童們在草地上奔跑嬉戲。身處這樣的環境,閱讀也變得格外愜意。
傍晚,我漫步在老東門的城牆上,吹着怡人的河風,胸襟豁朗,對岸山樑蜿蜒,晚霞壯麗。霓虹彩燈輝映着高樓和河面,燈火旖旎,歌聲悠揚,整個山城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