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烈士墓發現女子照片被烈士緊握放於胸前,當地:已移交技術部門修復,希望能找到親人
極目新聞記者 曹雪嬌
近期,河北滄州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在遷移雪村戰鬥烈士墓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張夾在小圓鏡中的年輕女子照片,鏡子被烈士握在手中,放於胸前。時隔82年,這張重見天日的照片令人動容,網友們也十分期待,能通過照片儘快爲烈士找到親人。
4月20日,極目新聞記者從當地獲悉,照片發佈至今,當地相關部門尚未收到相關線索。不過,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已將照片移交技術部門,希望能進一步修復。與此同時,本次遷移的部分完整烈士遺骨已被提取DNA,以便更好地幫烈士找到親人。
一張埋藏了82年的照片
窩北鎮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地處肅寧縣東南部。在窩北鎮窩北村村西,有一個規模不大但當地人都十分熟悉的烈士墓,埋葬的是82年前在雪村戰鬥中犧牲的烈士。
據史料記載,1942年5月,侵華日軍對八路軍冀中地區發起殘酷的大掃蕩,冀中八分區成爲敵人“掃蕩”突擊的重點。同年6月8日,侵華日軍向肅寧縣八路軍所在地雪村展開猛攻,戰士們奮起突圍,但因寡不敵衆,千餘名八路軍指戰員壯烈犧牲,史稱“雪村突圍戰”。當地老百姓偷偷將烈士們的遺體埋在一處,便成了“雪村戰鬥烈士墓”。早些年,這座烈士墓只是土墳,由當地老百姓自發維護。後來,民政部門在原墓地的基礎上修正,並在墓前立了一塊石碑,刻着“抗日烈士永垂不朽”字樣,供人們悼念。
近期,爲了加強零散烈士設施管理,建立長效保護機制,肅寧縣相關部門決定將此墓遷至肅寧烈士陵園。4月10日,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在清理31號烈士遺骸時,在其胸前發現了一枚夾着女子照片的小圓鏡。時隔多年,小圓鏡外圈的金屬已被腐蝕得不成樣子,但女子容貌的部分卻恰到好處地被保存了下來。
烈士墓中發現的女子照片(圖片來源:肅寧融媒)
“清理到胸部時,工作人員告訴我‘發現東西了’。”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王雅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當時她迅速趕到墓地,卻發現現場工作人員的情緒都很低落。隨後,她便看到了這枚圓鏡。
“心痛,各種複雜難受的情緒一下就涌了上來。”王雅倫說,多年來,她一直在從事烈士遺骨遺骸發掘遷移的工作,每次直面烈士遺骨遺物,心情都會非常沉痛,但這次,她被這張幾乎保存完好的女子照片震撼到了。現場工作人員推測,這名女子應該是這位烈士最爲牽掛的人,所以纔會被好好地保護在胸口。
王雅倫介紹,除了這張照片,在這名烈士身上還發現了6枚銅板、4發子彈和3顆鈕釦。同時,還在其他烈士身邊發現了皮帶扣、喝水的茶缸和吃飯的碗,“發掘出來的子彈都生鏽了,還有的茶缸爛了一半,但這張照片卻保存得這樣好,彷彿這名烈士也希望我們能幫他找家找親人一樣。”
王雅倫說,目前烈士墓的遷移工作已經完成,烈士遺骸已重新裝殮,遺物也被妥善封存。包括在其胸口發現照片的這名烈士在內,部分完整烈士遺骨已被提取DNA,以便日後爲烈士尋找親人。
烈士墓中發現的部分遺物(圖片來源:肅寧融媒)
村民:曾有烈士遺屬前來尋親祭拜
4月20日,極目新聞記者在窩北村見到了這座“雪村戰鬥烈士墓”。雖然烈士遺骸遺物遷移工作已完成,不過烈士墓前的圍擋尚未拆除,院內立着的石碑正對大門,墓地周邊則是村裡的麥田。地裡的冬小麥已經一尺多高,村民們在田埂上忙碌,一片祥和的景象。
現場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這裡仍將繼續作爲烈士墓的舊址保留,之後還會在院內種一些樹,供人緬懷紀念。烈士墓的大門對着一條小路,來往的村民時不時停下腳步,朝着烈士墓裡看一眼施工進度。
王雅倫介紹,附近的村民對這座烈士墓的感情很深,每年清明都有人前來緬懷烈士,所以他們將遷移時間選擇在清明之後,也是爲了讓大家完成悼念。
年逾70歲的吳大爺是窩北村的村民,他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村裡有一所中學和一所小學,從很多年前開始,每逢清明,老師都會帶孩子們來烈士墓前悼念。可以說,窩北村的每一名村民,都是聽着雪村戰鬥的故事長大的。
“不過,現在知情的長輩幾乎都去世了,這些烈士來自哪裡,墓裡埋了多少人,都沒有人知道了。”吳大爺說,他曾聽長輩講過,不少烈士犧牲時,只有十幾歲。
談話間,村裡一名年輕人路過烈士墓後停了下來。他說,自己在網上看到了小圓鏡和照片,看着照片上女子年輕的面孔,便想到犧牲的烈士可能年紀也不大,心裡非常難受。
除了常來憑弔的本地人外,這些年,還有不少外地人帶着酒水來祭拜。
“幾乎每年都有自稱是烈士親屬的人來這裡尋親,但這麼多烈士被埋在一起,而且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尋親難度真的很大,可能親屬們來看看也是一種安慰吧。”村民王女士(化姓)介紹,她此前曾遇到過一名來到村裡的外地男子,稱他舅舅曾來這裡打仗,但並不能確定遺體是不是在窩北鎮。後來,也不知道那名男子找沒找到舅舅,只知道他祭拜一番後離開了窩北村。
事發多日仍未收到相關線索
正如村民所說,目前,爲烈士尋親仍不是一件易事。
王雅倫介紹,難以確定的身份,是爲烈士尋親遇到的主要難題之一。烈士墓中大部分都是無名烈士,只知道烈士們是來自八分區三十團、二十三團二營的戰士。除此之外,由於部分烈士遺骨混在一起,加大了區分的難度,對工作人員而言,在清理遷移烈士遺體遺物過程中,最怕出現一丁點遺漏。如果漏掉一小塊骨頭,那可能漏掉的就是一名烈士。這一次,這張年輕女子的照片也已經發布多日,事件熱度也比較高,但目前他們仍未收到任何相關的線索。
肅寧烈士陵園中的無名烈士墓(極目新聞記者 曹雪嬌 攝)
“烈士尋親的另一個難點,是不清楚烈士的後輩能否接觸到尋親信息,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有意識尋找。”王雅倫說,這些烈士犧牲時都非常年輕,有的才十幾歲,如果有後人,且後人有尋親的意識,找起來相對容易。否則,找起來難度會非常大。
最近,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已經收到了不少民間尋親志願者的電話,表示願意爲烈士尋親提供幫助。“我們希望把DNA等信息詳細整理完後,做好準備,再發布相關信息。”王雅倫說,烈士墓發現的照片,他們也已經移交給了技術部門,希望能修復得更加清晰,以便更好地幫烈士尋親。
王雅倫表示,除了從遺骸上提取的DNA外,這枚小鏡子是幫烈士尋找親屬的最直觀的關鍵證據,而且這枚圓鏡同時還是革命歷史文物,修復完成後,有關部門將綜合多方意見妥善保管此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