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新勢力起飛:六城即將開展eVTOL試點,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作爲航空新勢力,低空經濟正在加速“起飛”。

11月18日,據新華財經報道,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崑山)論壇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試點。記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獲悉,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爲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試點文件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意味着相關地方政府要承擔更多管理責任。

18日晚間,多位頭部低空經濟企業高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基本確認上述消息,但相關部委還未正式公告,首批6個城市,第二批試點有望進一步擴大。

六城將開展eVTOL試點,意味着什麼?

空域改革是低空經濟“乘勢而飛”的核心關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深圳在引領整個試點的落地工作。上述空域試點城市的開展,將大大釋放城市空中交通的可飛空域。”深圳市航空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譚超塵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120米以下的W空域,300米以下的G空域,未來深圳將先突破W空域,成熟與安全運行的情況下逐步開發G空域。目前已知,深圳到2025年底120米以下的W空域會開放75%,2026年逐步釋放300米的G空域,G空域低空運行安全與成熟的情況下才會飛到300-600米的空域,試點城市未來的空域將循序漸進地放開。”

今年7月,中國航空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振杰舒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論壇上指出,目前我國仍然實行的是“統一管制、分別指揮”的四級航空管制體制,空管委領導全國的航空管制工作,由屬地軍方統一組織與實施,低空管制區域飛行計劃審批流程慢,未實現使用的靈活化。《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將空域劃分爲A、B、C、D、E類等管制空域和G、W類等非管制空域,通航有人駕駛類航空器在G、D或E類空域飛行,eVTOL在G、W、D、E類空域飛行,其他無人駕駛類航空器集中於W空域,低空空域資源利用未實現最大化。

不過,隨着目前多地在低空經濟發展方案中提及,要規劃放開,推動構建低空航路航線網,低空空域分類劃設和協同管理取得突破性進展等。多位eVTOL頭部企業的高管也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當前的空域資源對現有應用問題不大,已看到空域改革的初步成效。

“這幾個城市的選擇實至名歸,幾個城市非常活躍,我們都接觸和溝通過。我們在數月前已經獲悉有關情況,並在其中2至3個城市已經有相關佈局,包括股權合作、產業合作、應用場景開拓等。”沃蘭特合夥人、董事黃小飛指出,該政策是低空經濟發展加速的又一利好,爲上述六個城市從試點到示範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爲其他城市佈局低空提供相關參考,沃蘭特也會綜合考慮產業基礎、應用場景等條件,期待低空經濟早日走進千行百業,進入千家萬戶。

“理論上,上述試點將使低空企業在空域申請上更加便捷,目前期望起飛前2小時申報就能飛,實際還需要看具體情況,這個也是對地方政府職能管理部門的考驗。”一名eVTOL企業高管指出,“這6個試點城市是針對其600米以下的適飛空域的管理交給地方政府來管理,是對空域管理進一步下放權限,下放到地方職能部門來,效能情況或將進一步會提升,也有利於地方政府的投資積極性。空域屬於有限資源,必須規劃、利用好,才能經濟效益最大化。”

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在7月的新聞發佈會上曾表示,目前以傳統通用航空和新型無人機產業爲基礎的低空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民航局未來將推動低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動空域分類管理落地實施,充分利用低空空域資源。與地方政府共同推進空天地一體的低空通信導航監視能力建設,完善國家、區域和飛行服務站三級飛行服務體系,逐步實現低空飛行“一站式”服務。

更多企業涌入eVTOL行業

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低空經濟”以來,中央及各地地方政府都陸續出臺了對低空產業的支持政策,國內低空經濟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性機遇,今年被稱爲中國“低空經濟元年”,涌現出許多eVTOL技術和製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航展作爲國內最大、規格最高的航展,首次設立低空經濟館,匯聚國內低空上下游企業,也可以從中窺見低空經濟的發展趨勢。

珠海航展期間,昂際航電產品管理副總裁劉鷹霄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低空領域正處於蓬勃發展、百花齊放的階段,有很多eVTOL初創團隊、OEM團隊和系統設備級的團隊正在涌現。

昂際航電是GE航空航天和中航工業的合資公司,爲商飛C919提供航電系統,目前也在積極參與低空經濟eVTOL領域的合作,爲低空新型飛行器提供航電和飛控系統。劉鷹霄表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爲飛機提供動力。而航電被稱爲飛機的大腦和神經網絡,遍佈全身,爲飛機提供運算功能。通常,航電和飛控以eVTOL建造成本的1/3到1/4,是eVTOL的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之一。

也有無人機企業在訂單倍增後,入局eVTOL賽道。通航企業航景創新聯合創始人吳雙在航展期間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公司無人機業務正從小批量交付向大批量交付的方向發展,呈現兩三倍的增長趨勢,“無人機企業做eVTOL門檻會相對小很多,也想等到自己把渦軸發動機研製出來後再深入eVTOL賽道。此次航景創新推出“突擊鷹-2000”混動傾轉旋翼eVTOL新品,核心技術均爲航景自主研製,包括渦軸發動機、多餘度飛控、先進複合材料旋翼等。

無人機企業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雪峰在航展期間也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未來,在供應鏈、產業鏈成熟起來後,卓翼智能可能會佈局更多低空經濟賽道,開拓更多無人機應用場景,除了目前深耕的繫留無人機應用場景外,也會考慮eVTOL賽道,例如可能會用類似於eVTOL的產品深耕消防市場。

“今年低空經濟提升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後,eVTOL初創企業數量越來越多。”今年年初剛完成第一融資的eVTOL企業華宇先翔首席執行官白志亮在航展期間向澎湃記者表示,eVTOL行業准入門檻較高,資金消耗量很大、研發週期長,並非靠供應鏈集成就能快速推出。eVTOL行業從當前的供應鏈和技術等方面都處於早期研發階段,絕大部分企業還未下線樣機。但隨着競爭逐漸加大,市場未來值得期待。

續航能力有望提高,下一步智能化、網絡化

eVTOL行業迎來重磅新進展,續航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近日,億航智能在航展期間宣佈,在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低空經濟電池能源研究院的孵化下,高能量固態電池取得重大技術突破。EH216-S搭載該電池成功完成單次不間斷飛行測試,達到48分10秒,適用不同飛行需求,續航時間可顯著提升60%至90%。這也標誌着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完成固態電池飛行測試。

“提高續航能力是電力驅動產品持續創新發展的需求,億航實現了固態電池的重大技術突破,不僅大大提升了EH216-S的飛行性能,同時極大地擴展了未來低空應用的實踐場景,尤其是在長距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運輸、高層消防應急等多個領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在航展期間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億航智能也在持續加大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研發投入,以提升eVTOL系列產品的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目標爭取在2025年底前實現固態電池在EH216-S的認證和裝機量產。同時,億航也與其他合作伙伴嘗試適用於不同應用場景的電池研發,如適用於高頻次短途飛行的超快充快放電池方案等。

“續航問題是技術發展關鍵,目前大部分低空公司未攻克解決渦軸發動機的難點。”航景創新聯合創始人吳雙表示,突擊鷹-2000”混動傾轉旋翼eVTOL自主研製了渦軸發動機,使eVTOL最大飛行速度可達350公里/小時,航程更是超過800公里,解決了市場現有eVTOL普遍存在的航程短、載重小的問題,拓展了eVTOL類產品的實際應用場景,“航景創新今年11月首臺機總裝下線,計劃明年6月之前完成首飛,明年年底完成所有飛行測試,適航認證隨飛行測試同步推進。”

“當前eVTOL技術上已經沒有難點,但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在發展趨勢上,劉鷹霄表示,未來eVTOL將朝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向發展。技術上,eVTOL飛行器往更小、更輕、成本更低、安全性能更高的趨勢上發展,主機廠商也將更多的要求傳導向供應商。昂際基於多年在C919上積累的經驗,目標是爲主機廠商提供緊湊的、模塊化的、可以適航的航電和飛控產品,核心優勢是更小、更輕,重量會比傳統的解決方案降低近40%,有更開放更靈活的架構,並且可以提供完善的生態系統。

“對於載重無人機而言,未來往越大、速度越快的趨勢去發展。”吳雙指出,應急救援領域對無人機載重的要求越來越高。例如消防方面,需要掛滅火彈或是掛水彈,此前這些任務都是靠有人直升機完成,載重量達到至少一兩噸,而目前市場上無人直升機普遍在一兩百公斤,最多到三四百公斤,航景創新最大做到了一噸,已經接近了有人直升機原來的載重水平。卓翼智能董事長任雪峰也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除繫留無人機以外,多旋翼和複合翼無人機目前最大的痛點問題仍然是續航能力、可靠性以及智能化水平,卓翼智能也在持續加強投入,進一步提升無人機在防雨、抗電磁干擾、抗衛星信號干擾以及自主識別方面的能力。

聯合飛機集團副總裁孫立業表示,未來無人機的發展趨勢是智能化、網絡化以及低成本化,未來無人機會像汽車一樣將會越來越便宜,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汽車可以把價格做得很低,聯合飛機也在向汽車行業學習,招了大量的汽車人才,目的就是在安全、易用、可靠性基礎上衝着低成本去。”華宇先翔首席執行官白志亮則表示,目前,國內供應鏈中,碳纖維複合材料加工和電池已發展得比較成熟,未來需要行業的培育進一步把成本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