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篇 活到老、窮到死的困局
圖/路透
韓國老人自殺率偏高
走在首爾街頭,總是會出現與視覺衝突的畫面:摩登的現代科技大樓與簡陋的辣年糕攤販交織,熙熙攘攘的鬧街與拾荒老人的孤貧影像交疊。躺在客廳看韓劇,劇中表現男、女主角良善的橋段,往往是協助徒手搬運、推車的年老拾荒者,少有例外。
而日本NHK電視臺在2020年製播的《韓國.撿紙箱的老人們》紀錄片,在揭露首爾國這麼際大都市中有愈來愈多困苦的高齡老人時,也讓「拾荒老人」具象爲韓國高齡者「貧困」的社會樣貌。
現實上,過去10年來,韓國的老人貧窮率從來沒有低於40%,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最高的,對韓國來講,在很大程度上高齡是意味着將會陷入貧困。
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的《老人現狀調查》報告也明白指出,如果韓國現有的社會結構、制度沒有任何的改變,到2055年符合65歲高齡定義的世代、也就是32歲以後的世代,將生活在「活到老,窮到死」的國度裡。
壯年失業回不去 微薄年金難維生
已開發國家的韓國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爲何邁入高齡社會時,近半高齡者會陷人「活到老,窮到死」的困局裡?
韓國社會學者一致認爲,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稱爲IMF危機)是重要分界線,IMF(國際貨幣基金)危機導致當時年齡在45~55歲、約有200萬人失業,但是,當韓國經濟復甦後,這一批失業者卻被更年輕的勞動者所取代。
讓情況更爲惡化的是,韓國的國民年金制度在1988年才建立,並且只能提供老人每月30萬韓元(約新臺幣7,200元)的年金,這也讓這一批人在沒有積蓄、當年領到的微薄遣散費很快用盡下,在老後變得無法保障自己的生活,甚至陷入貧困中,推向「活到老,窮到死」的困境。
只是,這一代韓國高齡者爲何會沒有積蓄?韓國社會學者的解釋是,在「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下,他們在年輕時投入大量的金錢栽培子女,導致他們無法爲自己存到足夠老後生活的錢。如果在傳統的倫理下,子女將會承擔起奉養家中老人的責任。
年輕世代自顧不暇 老人自殺率居OECD之冠
然而,現實情況是,韓國的年輕世代連自己都快養不活了,在環境壓力下,從「三拋世代(放棄戀愛、結婚、生子)」變爲是連夢想與希望都捨棄的「全拋世代」,無力奉養家中老人。韓國國家統計廳的調查結果印證了這個現實,過去15年來,認爲應該奉養父母的子女比例從90%減少到37%。
於是,有不少陷入貧困的韓國高齡者,爲了不讓自己成爲兒女的負擔而選擇自殺,這也是韓國在OECD國家中,老人自殺率最高的主因。當然有更多的高齡者是爲了餬口,在年近70的年歲仍不得不繼續從事勞動,依據OECD調查,韓國高齡者的勞參率達到35.3%,是OECD國家中最高的。
韓國政府也意識到當社會上老人貧窮率逾4成時,不但影響未來的生產力,也將造成經濟、財政上的危機,所以,總統尹錫悅將年金改革列爲任內「必須」的優先項目。
依據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最新推算,國民年金預計將在2039年前陷入赤字,若不立刻推動改革,資產準備將在2055年前耗盡,到時屆滿65歲有領取資格的人,可能無法每月領到年金,這也意味着未來的老人無可避免的將陷入貧窮。
年金改革,只能緩和高齡者貧窮問題,爲了解決少子化、高齡化可能帶來旳衝擊,尹錫悅上任後成立總統直屬的「人口與未來戰略任務小組」,不同於歷任政府都是依據《低生育、老齡社會基本法》訂定基本計劃,而是從人口問題的角度全面審視國家的產業、工作、房產、安全等社會體系與制度。
然而,政策能否奏效,韓國學者一致認爲,是否能滿足韓國家庭與高齡者實際需求、是否跟得上社會快速的變遷,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