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進入「學歷通膨」時代 高學歷「不值錢」!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韓國的「升學熱」聞名全球。但物極必反,如今追求高學歷已讓韓國深陷「學歷通膨」的困境

韓國教育開發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九成的受訪者認爲韓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學歷通膨」問題,「大批碩士生博士生處於失業狀態」,高學歷已變得「不值錢」。韓國總統李明博5日表示,「學歷通膨」 問題,大大加重了韓國的社會負擔。

「學歷通膨」一時難解

李明博5日出席培訓農業專業人才的韓國生命科學高中開學典禮時表示:「21世紀不是學歷而是實力受到追捧的時代,是創造力技術力主導的時代。但在韓國社會,對學歷的偏見仍舊根深蒂固,學歷通膨現象已經成爲韓國社會負擔加重的一個嚴重問題。」李明博強調,只要努力學好技術,韓國就能超越世界 技術強國德國的位置。

李明博過去多次強調,韓國社會的「學歷通膨」問題是導致青年失業的主要原因。李明博曾表示:「我自己也是商業高中夜間部出身的,當時,白天賺錢,晚上唸書,就這樣走過來的。大學也是之後纔去讀的。工作10年或20年,學歷有什麼用?自己在所從事的領域中,專心工作不就好了嗎?」

韓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韓國企業近幾年擴大僱傭高中畢業生。但是,「學歷通膨」問題一時難以有解決方法。

勞動力供給來看,重視學歷的社會氛圍,和以畢業學校爲中心的社會關係結構,是韓國民衆對高學歷趨之若鶩的首要原因,只要「名譽」「自尊心」等 社會心理訴求不變,人們將繼續追求高學歷。而從勞動力需求方來看,用人機構在同等成本和條件下,仍將繼續傾向於聘用和提拔高學歷者,目前還很難找到一個能夠 替代學歷的更客觀、更容易被接受的評判標準,這也將進一步引導勞動力供給方繼續在教育上投資。

學歷情結嚴重 學歷就是門面

韓國是一個有着深厚學歷情結的社會。在韓國,無論是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還是各企事業單位招聘員工,在履歷表中都少不了「最後學歷」或「畢業學校」一欄。有些單位甚至要應聘者填上「父母學歷」。一家求職網站曾進行過題爲「在韓國成功的主要因素」的問卷調查,結果韓國男性認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學歷」,而女性認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外貌」。

不同學歷之間的收入也明顯不同。2005年的調查資料顯示,高中學歷的城市勞動者月均收入超過200萬韓元(約臺幣4萬元)而研 究生學歷則近400萬韓元(約臺幣8萬),相當於文憑每提高一個等級,月薪也會跟着增加100萬韓元(約臺幣2萬元 )。現在,不同學歷收入的差距就更明顯了。

平民總統盧武鉉也曾受過「學歷」之苦。他沒上過大學,最高學歷只是商業高中。在他任期的五年內,也因缺乏名校文憑而飽受反對黨詬病。還有人批評他的夫人不配稱「國母」,只是個「煮飯婆」,爲她只上過初中,而歷屆總統夫人大多是畢業於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的名媛

「私教育費」不堪重負

韓國家庭爲子女教育投入「私教育費」主要指上各種課外補習班、考試輔導班費用。2007年,這項開支佔家庭總支出的12%,佔韓國對教育總投入的41%。

韓國的大學教育普及率高達80%以上,要上大學應該很容易。但想上名牌大學同樣面臨殘酷競爭。爲了讓孩子將來上名牌大學,家長幼稚園開始就讓孩子進入競爭角力場。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私教育費」成了昂貴負擔,已成爲韓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歷屆韓國總統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韓國家庭的「私教育費」降下來。但事實上,從金大中到盧武鉉,再到李明博,韓國家庭「私教育費」仍然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