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怎麼破?天府新區這份倡議書打開手機管理新視角

前不久,一條“萌娃把媽媽手機放冰箱凍成冰塊”的短視頻衝上熱搜,引發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萌娃哭着對媽媽解釋說,因爲自己被手機迷上了,所以把手機凍進冰箱,“不想再看手機了,這樣只會浪費我寫作業的時間。”

“這話可不是一般小孩說得出來的”“這思想覺悟也太高了吧!很多成年人都沒這樣的覺悟”“這麼小就知道自律,長大了不得了!” ……評論區爲小孩哥點讚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暑假期間,孩子的閒暇時間增多,一不小心就容易沉迷手機,無法自拔。

那麼,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呢?

針對這一問題,7月16日-18日,四川天府新區社區治理和社事局發佈《關於“玩轉手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就孩子暑假沉迷手機的現象,分別對學生、家長、教師發出倡議,呼籲大家不能簡單地將手機視爲“洪水猛獸”,一禁了之,一“收”了之,應正確看待,合理引導,讓手機真正成爲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有效工具、有益助手。

家庭“拉鋸戰”:

孩子半夜起來耍手機

開機密碼修改上百次

“我老公是學計算機的,他對電子產品的運用很熟悉,他覺得這些都是一種工具,娃娃越早掌握上面的內容,對於未來來說其實越好。”秉持着對電子產品開放包容的態度,肖女士一家在孩子一年級時,就爲其配備了平板和手機。

那時,她家孩子會用手機聽書、學英語、看手工視頻等等,但在三年級時,她突然發現,孩子一邊用平板放着學習視頻,一邊在耍手機,嚴厲批評幾次後,效果並不明顯。後來,他們通過手機的屏幕使用記錄發現,孩子有好幾次半夜爬起來玩手機,一玩就是四五個小時。

“我們立馬就跟老師同步了這件事,還把家裡所有的手機全部沒收了。”肖女士回憶,那段時間她家孩子很容易感冒,還經常生長痛,新學的課程也沒有什麼效果,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都有了解釋。

家住成華區的沈女士也有類似的經歷。“我們家對老大的電子產品管控得特別嚴格,每個週末他只有一個小時遊戲時間和一個小時電視時間,兩個時間不能放在同一天,直到四年級他都挺能遵守的,時間一到就不玩了。”

轉折發生在五年級的暑假,當時沈女士把未設密碼的平板拿給孩子用,讓孩子自己控制使用時間,“我明知道他有一段時間會沉迷,但我一看到他一天玩三四個小時的平板,我就會冒火。”沈女士說,她甚至發現過早上5點玩平板的記錄,後來他家老大還把屏幕使用記錄給關了。

從此,她家就開始了“拉鋸戰”,沈女士不斷改密碼,老大不斷破解密碼,“我改了有上百次,改到後面我把所有能想到的數字都用完了,他還是能夠破解。”

去年下半年,小姨給了老大一部閒置手機,得益於手機自帶的青少年模式和沈女士的管控,老大減少了手機的使用時長。直到有一次弟弟意外摔爛了老大的手機,老大對弟弟大打出手後,沈女士再次沒收了手機。

“那段時間,他瘋狂想要手機,還把我們家很多年前的舊手機翻出來玩。”在連續沒收兩個舊手機後,沈女士家的“拉鋸戰”最終以物理隔離收場,“我們把家裡所有的舊手機都扔了,平板和電腦全部放到小姨家,我們家現在沒有任何電子產品了。”

新區爲學生使用手機出新招

引家長深思

其實,隨着移動智能終端的日漸普及,上文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手機更是被不少家長視作“洪水猛獸”,恨不得一禁了之,一收了之。

爲此,7月16日-18日,四川天府新區社區治理和社事局發佈《倡議書》(相關報道鏈接:天府新區發“科學使用手機倡議”,給學生、家長和教師分項建議),希望喚起大家對學生手機管理的反思,讓手機發揮出更多的教育屬性,爲學生的未來成長賦能,受到不少家長的熱議和點贊。

肖女士告訴記者,《倡議書》上的內容,正是她們家正在做的事。經歷上次的收手機事件後,肖女士認爲,孩子沉迷手機,是家長沒有做好陪伴。

如今,她和老公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孩子身上,給孩子推薦適合她最近發展區的書籍,陪伴着她一起使用電子產品,比如:每天花30分鐘和ChatGPT對話,練習英語口語,利用OpenAI旗下的軟件學習寫歌。

“現在電子產品在我們家的用途完全發生了變化,我覺得這背後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規劃力,首先要認爲它重要,把它當做一個工具,讓娃娃體驗到這些產品能夠給她的學習和成績帶來加速度,而不是簡單地沒收手機。”肖女士說,她家孩子已經成功戒掉了耍手機的“癮”,現在她每天都能自主安排自己的閱讀、學習時間,不時還會給媽媽分享看書心得。

而沈女士也表示,她非常認同《倡議書》中所提到的“正確認知,理性引導”。她覆盤了自己回家後耍手機的時間,發現自己使用手機的頻率很高,在小朋友眼裡就是一整天都拿着手機看,“我感覺很羞愧,我現在基本上很少在孩子面前用手機,除非是必須要回的信息。”

“家長真的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很重要。”沈女士談到,她下班回家後,會帶孩子們去逛公園,陪他們玩遊戲,帶孩子發現更多好玩的事情,讓手機不再主宰孩子們的閒暇時光。

同時,她也在考慮重新給孩子一部手機,在利用好應用軟件“青少年模式”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自主管理自己的手機使用行爲。

關於《倡議書》,四川天府新區香山中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邱金薔告訴記者,結合自己在一線教學中的觀察,老師和家長越是禁止使用手機,越是磨滅學生的耐心,加深他們的對抗心理,所以對於孩子使用手機的管控,宜“疏”不宜“堵”。《倡議書》的最後,分別爲學生、家長、教師準備了一張量表,大家可以對照着規劃孩子的手機使用情況,引導學生合理、科學地使用手機,讓手機成爲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有效工具,爲孩子的未來成長賦能。

何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