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館裡鯨鯊是“機器魚”?無奈之餘亦需反思

“和活體海洋動物養在一起,會不會(對動物)有危害”“假的挺好,鯨鯊屬於大海”⋯⋯近日,有關“如果你在大型海洋館遇到假鯨鯊怎麼辦”的話題在網絡上引發討論。據每日經濟新聞11月13日報道,今年“十一”,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試營業,吸引大批遊客,衆人期待親眼見到真實海洋巨獸,最終卻只看到“假鯨鯊”,不少人抱怨被欺騙。對此,有專家表示,“假鯨鯊”折射出海洋主題公園整體的生存困境。

消費者去海洋館遊玩,是想與海洋生物近距離接觸,自然也會默認館內海洋生物,是具有生命力、真實的。可是,當消費者花費高價,滿懷期待地來到海洋館,卻看到“機甲鯨鯊”,心裡難免會產生巨大落差,甚至覺得被欺騙。

無論什麼消費場景,真實性是首要前提。然而,小梅沙海洋世界多個購票平臺上,沒有與“機甲鯨鯊”相關提示,僅公衆號中顯示了“機甲鯨鯊”描述。

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信息應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也就是說,若小梅沙海洋世界在宣傳或廣告中聲稱,展出或擁有真實鯨鯊等,而與實際情況不符,則構成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理應受到懲罰。

當然,海洋館經營者不會不知道,真實的大型海洋生物能夠吸引消費者,但爲何依舊選擇“機甲鯨鯊”?這背後,隱藏着諸多無奈與困境。

鯨鯊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通常壽命可達70年以上,但海洋館難以營造類似自然棲息地的舒適生存環境,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平均生存年限僅爲5年;同時,鯨鯊等大型海洋動物身價動輒上億元,海洋館如果引進,則需承擔沉重經濟負擔。

在此情形下,小梅沙海洋世界展示“機甲鯨鯊”,乃無奈之舉。或許,其初衷是想通過高科技還原,向遊客展示珍稀、瀕危生物在大海中自由遨遊的風姿,增強公衆對海洋生物保護的意識和關注。

可是,在無奈之餘,海洋館亦需反思。無論如何,都必須告知消費者展示“機甲鯨鯊”的目的,讓消費者瞭解真實情況之後,進行自主選擇。如此遮遮掩掩,反而可能產生負面效果,影響公衆對海洋保護的認同感。

其實,此次“機甲鯨鯊”爭議,不失爲一個契機,海洋館不妨藉此機會進行相關知識科普,讓公衆瞭解海洋生物生存現狀,也讓其看到更多可能——科技還原大型海洋生物、遠古海洋生物等。更重要的是,通過專業知識科普,讓公衆有所悟、有所得,更好地保護海洋生態。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