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從國際政治經濟學視角看臺灣問題的國際化(樑微)

從國際政治經濟學視角來看的話,中美科技戰,美日主導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倡議(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都成爲了臺灣問題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因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從最近幾年的情勢來看,臺灣問題正在變得日益國際化。這其中,主要有中美競爭和地緣政治的考量。從國際政治經濟學視角來看的話,中美科技戰,美日主導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倡議(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都成爲了臺灣問題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因素。

在中美科技戰的背景下,半導體工業的供應鏈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臺積電爲全球供應超過90%的高端晶圓(7奈米以下)。因此,美國目前的政策是確保中國不能繼續進口和使用臺積電生產的高端晶圓,同時,要求臺積電在美國設廠生產精密晶圓,這樣即使臺海發生軍事衝突,美國科技公司需要的高端晶圓供應鏈也不會被影響。

2022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的《降低通膨法案》就包括了用2800億美元支援高端晶圓在美國的生產,臺積電在鳳凰城開設的工廠也已經進入最後的生產準備階段,預計2025年開始投入生產。儘管臺積電在島內被稱爲「護國神山」有失偏頗,但是臺灣在晶圓生產中的領先優勢使得臺灣必然被美國拉入國際半導體聯盟中(還有荷蘭和韓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臺灣問題的國際化。

在亞太地區,自從川普總統在第一個任期決定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美國的政策開始從亞太轉向印太。這一政策轉向更多的是把之前的自由貿易和地區經濟整合政治化和寬泛化,也因此被拜登政府延續了下來。相比較之前的亞太戰略,印太戰略更着重於區域內民主國家在政策、軍事以及經濟領域的廣泛合作,也因此更加強調臺灣和印度在區域合作中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今時今日,臺灣依靠着民主化進程和半導體產業,在政治和經濟兩個層面拓展了臺灣在地區合作和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這樣一來,臺灣問題的區域化和國際化也就不可避免了。(作者爲美國明德國際學院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