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赴港上市申請被證監會接收,佈局全球化面臨挑戰
“醬油茅”的海天味業赴港上市有了新進展。日前,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味業”)披露,公司赴港上市申請於近日獲中國證監會接收,這也意味着海天味業赴港上市更進一步,而此舉也被認爲是海天味業程雪任新任董事長之後的“第一把火”。
海天味業赴港上市劍指全球化發展,在這之前,其早已籌謀佈局海外市場。不過,在“出海”浪潮中,海天味業市場份額並不高,專家認爲,赴港上市將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帶來市場增量,但全球化發展也將面臨國內外食安標準差異等挑戰。
程雪上任“第一把火”
早在2024年10月,調味品行業就傳出海天味業要赴港上市的消息,2024年12月,海天味業正式披露,爲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和綜合競爭力,公司擬發行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而在1月13日,海天味業在港交所發佈IPO招股書,正式開啓在港交所的上市進程。
海天味業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總部位於廣東佛山的調味品生產企業,其前身是1955年由佛山25家古醬園合併重組而成的“海天醬油廠”。目前,海天味業的產品涵蓋醬油、蠔油、醬、醋、料酒、調味汁、雞精、雞粉、腐乳、火鍋底料等十幾大系列百餘品種800多規格,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與地區。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業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上市後的海天味業迅速發展,市值一度突破過7000億元。此次招股書披露,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3年的收入計,海天味業在中國調味品市場排行首位,也是全球前五的調味品企業。按銷量計,海天味業已連續27年成爲中國最大調味品企業。
在此背景下,赴港二次上市能給海天味業帶來哪些利好?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天味業赴港上市,主要是爲了募資擴展全球化業務。港交所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能夠吸引全球投資者,有助於提升海天味業的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同時,“A+H”模式可以拓寬融資渠道,爲全球化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還能利用兩地市場的不同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赴港上市也被業內認爲是海天味業程雪上任董事長後的“第一把火”。據悉,2024年9月,海天味業完成掌門人更迭。70後程雪接替50後的龐康,成爲海天味業新任董事長。據公開資料,程雪於1992年加入海天味業,歷任公司企業策劃總監、副總裁、董事等職位,目前程雪持有公司1.76億股股份,佔比約3.17%,爲第四大股東,並通過公司控股股東間接持股約9.80%,所持股份僅次於龐康。此次赴港上市,外界認爲是程雪新官上任後的“第一把火”。
提早佈局海外市場
時隔多年赴港上市,海天味業直言爲了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事實上,其早已開始佈局海外業務。2023年年報顯示,子公司海天(海南)投資有限公司新設了海天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達150萬美元,主要運營地設於中國香港。此外,海天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又進一步設立了天麒國際創新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爲100萬美元,同樣在中國香港開展業務,專注於食品研發。
2024年進一步佈局海外市場。海天味業半年報提到,公司下級子公司海天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新增設立全資子公司海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加大對國際市場的投入。同年,海天味業還在越南、印度尼西亞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專注於調味食品的生產。同年8月,海天味業在回覆投資者關係記錄時表示,在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持續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公司產品在海外9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售。
海天味業積極佈局海外市場,背後是全球調味品市場所呈現出的龐大的市場規模。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收入爲衡量標準,2023年全球調味品市場規模高達2.1萬億元,2018至2023年間保持着3.5%的複合年增長率。並預計到2028年,全球調味品市場規模將攀升至2.9萬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有望達到6.7%。
海天味業也在招股書中提到,伴隨全球餐飲文化融合、人口流動增加,中國調味品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方面,隨着人口流動增加,中餐文化在全球滲透,亞洲餐飲口味不斷普及,一些亞洲餐飲文化的常見調味品在全球範圍內加速傳播,滲透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中國調味品企業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已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及生產運營經驗。中國調味品企業可以複用中國多菜系下的產品開發經驗,根據當地的口味和烹飪習慣,因地制宜地調整產品。
快消品牌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提到,目前,不少中國快消品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因海外市場容量大,且“一帶一路”戰略深化、國力與品牌力提升、產品質量變好等帶來諸多紅利。以調味品爲例,進口減少、出口增長,未來會有更多企業佈局海外,而海天赴港上市爲其國際化做鋪墊,先以華人聚集的東南亞爲國際化橋頭堡,再向拉美、歐美拓展,整體發展勢頭良好。
全球化面臨諸多挑戰
儘管提早佈局海外市場,但海天味業目前在出口方面的表現欠佳。據中國調味品協會2022年調味品企業百強報告,海天味業儘管產量和銷售額名列行業第一,但其出口額及佔比均遠低於同行。行業有11家企業的出口額佔比已超過10%,而海天味業僅有1%。
爲進一步拓展海外增量市場,在本次招股書中,海天味業多方面提及海外佈局,戰略上提出“向上、向下、向內、向外”的戰略,其中“向外”則是指應用本地化經營戰略,實現優勢出海、探索全球。此外,在本次IPO的募資用途中,海天味業在海外營銷上制定了具體規劃,即用於通過建立公司的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銷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應鏈能力,以提升公司的全球影響力。具體包括:設立當地銷售辦事處及本土化供應鏈,拓展海外經銷渠道;在海外市場打造品牌形象,包括深入瞭解當地市場動態,根據當地口味偏好定製策略,在主要市場開展媒體活動和店內促銷,選擇性地收購本地品牌等。
不過,海天味業佈局海外市場或許還有國內市場的業績承壓。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受“添加劑雙標”輿情影響,海天味業連續遭業績“陣痛”,分別實現營收256.10億元、245.6億元,同比增長2.42%、-4.10%,實現淨利潤61.98億元、56.26億元,同比增長-7.09%、-9.21%,淨利潤連着兩年出現下滑。儘管2024年迎來反彈,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3.99億元,同比增長9.38%;實現淨利潤48.15億元,同比增長11.23%。但從預期來看,2024年業績或與2021年66.71億元淨利潤高峰期相比,仍相差甚遠。
海外市場能否成爲其增量市場,提振業績?詹軍豪進一步表示,在全球經濟形勢頹靡的背景下,雖然調味品行業增速放緩,但海天味業全球化戰略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業績。通過拓展國際市場,海天味業能減少對國內市場的依賴,尋找新的增長點。然而,全球化也面臨諸多挑戰,海天味業需靈活應對,以實現穩健發展。
朱丹蓬表示,海天味業出海還面臨挑戰,尤其是國內外食品安全標準的差異。因此,我國企業出海要對當地市場的法律法規、飲食文化、消費特徵等方面做好事前調研、事中實施及事後風險控制,這有助於提升企業國際化成功率。
新京報記者劉歡
編輯 唐崢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