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中美太空競賽的起跑線(趙爾東)
在太空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的神舟13號乘員組,以快速返回的模式平安降落在東風着陸場,除了刷新了中國太空人在太空駐留時間紀錄。(圖/新華社)
「中美太空競賽已經開始」,這是新上任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的。他對「中國太空科技遠不如美國」的說法不買帳,認爲美國必須要全力防止中國太空科技的超越美國。因爲他說「中美太空競賽已經開始」是美國國會證詞,所以是認真的,但想要以此增加NASA的2023年預算到260億美元,也可能是動機之一。
既然說 「中美太空競賽已經開始」,中國大陸這幾年在太空科技的表現也的確是很突出,尤其今年(2022),據新聞報導,2022年4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分離,3名太空人已安全返回地球,身體狀態良好,正在大陸的「航天員中心」進行飛行後恢復。神舟十三號太空人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不僅刷新了中國太空人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也超過多數在國際空間站ISS停留過的宇航員。
據報導,今年(2022)中國大陸還將發射6次任務: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會有3名太空人進駐核心艙並在軌駐留6個月;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10月發射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之後空間站的三艙形成「T」字基本構型,於2022年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隨後還將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
中國空間站完成(預計2022年完成)其在軌建造之後,它將轉入爲期十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在此期間,中國大陸的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艘可以搭載7名太空人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並將相當程度的增加上行和下行的載荷能力。太空人將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同時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以期實現可以重複使用。
2023年大陸還計劃發射中國首個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將在宇宙結構形成和演化、暗物質和暗能量、系外行星與太陽系天體等方面開展前沿科學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大陸稱要以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所有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國家和地區,共同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目前已有德國和俄國參與。
就在神舟十三號太空人乘組安全返回地球的同一天,中國大陸還連續在6個小時之內在不同地點發射了兩顆衛星: 大陸用長征3甲號運載火箭從西昌發射場發射了中星6D通信衛星,該星主要是用來對南中國海,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島國地區傳送並廣播高清無線電與電視節目的。該星是用來替代較早的中星6A衛星。
在6小時之後,大陸又從太原發射場用長征4丙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基於雷射的雷達衛星(叫做Lidar),用以遙測中國大氣層的環境,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穀物收成概算,和農業災害報警。
這些都是在同一天發生的事,相當程度地突顯了中國大陸的太空能力,中國科技總體實力還遠不比美國,但近十多年來的彎道超車,迎難而上,已然讓人看見許多驚人效果,例如近年來中國的高科技製造業的產值每年都在增加,今年一季度,中國的高科技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4.2%,假以時日,所謂後來居上,也是有的。既然NASA在美國國會說 「中美太空競賽已經開始」,想中美雙方都會努力以赴,免得落後於起跑線。
還是那兩句老話,臺灣有不少科技是世界一流的,臺商要在美國太空工程業務中分一杯羹,恐非易事,但臺商在大陸的業務能享國民待遇,爭取大陸的太空工程業務,說不定是水到渠成的。
頗有盛名的臺灣航太科技,可別輸在起跑線上。(作者爲太空工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大陸神舟13號太空船16日成功返回地球着陸,圖爲女太空人王亞平安全順利出艙。(新華社)
神舟十三號之一:載人太空船撤離太空站組合體。(央視新聞)
「神13」太空人要回家啦!太空出差半年解鎖新技能。圖爲今年元宵節神舟十三號太空人翟志剛、葉光富在太空猜燈謎。 (人民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