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數位民主初選,全民參與藍白合(溫明輝)
臺北商業大學商管系副教授溫明輝認爲,透過驗證身分的網路投票,可以讓藍白整合同時擁有民主初選的真實性,又能兼顧電話民調的可行性及便利性。(圖片來源:溫明輝提供)
公民選舉的意義在於反映人民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意見表達,是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人民的意見會在正式的投票日當天,一票一票的將真實的意見投入票箱,來完成共同決策。然而,人類的決策受到外界資訊情報的影響,因此在正式選舉日前,人民、媒體、政黨皆需要掌握不同時間點的民意變化,作爲決策時的參考,因此纔有了「民意調查」的需求。
一份真實的「民意調查」要做到能夠儘可能的反應近全民的民意變化,其成本非常的高,也因此在過去數十年,多是透過抽樣調查的方式取代大規模的普查來反應民意。所謂的抽樣即是透過有學術理論基礎的統計方法和調查技術,用小部份人民的意見做爲樣本,試圖去估計全國人民(母體)的整體意見。
然而,由於抽樣估計本身即存在着例如方法、時機、頻率、調整、權重、問題設計、順序、受訪者的誠實性等因素而影響結果,導致各家民調雖然都依循着有學理基礎的方法,但彼此的民調結果差異卻不小。從過往多次封關民調到正式投票之間的差異性更可見多家民調高度失真的情況。回顧「民意調查」的初衷即是反應真實的民意,似乎抽樣民調並未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不同家民調的報告結果都不一樣,導致人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自己可以相信的民調。因此多數人難以相信民調技術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在生活上,人們似乎更傾向選擇相信自己所支持的媒體報導或政論節目中獲取相對讓自己感到舒服的民調結果,以及來自評論員們聽起來舒服的民調解讀。
人們分散在各媒體吸取各自選擇性相信的數據,便少了充份的聽取另一方的意見的機會,可能也因此拉大的族羣之間的距離。反之,很少有人會質疑投票日正式投票的結果。這是因爲選舉結果的數字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縱使結果不如未選上一方支持者的期待,但臺灣社會的包容力高,我們總能夠很快的復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藍白合的過程中,民衆黨提出將5家民調的結果平均的方法,此舉也間接說明了任一家民調結果都不足以取得衆人的信任。數字上的平均或許能降低統計上的隨機誤差,但獨立一家民調不受衆人信任,將其平均起來,似乎也不容易取得人們的信任。這些信任將種下另一個變數?
另一方向,國民黨提出的民主初選,雖然型式與真實的選舉相近,沒了抽樣估計的問題,能夠一票一票的投出支持者的民意數字。但要在全臺灣廣設投票站,雙方要有公正人在現場計票、驗身分,此舉需要完善的規劃及人員的在運作流程上的訓練,沒有數個月以上的時間及充份的預算與有經驗的人力,執行上並不可行。
有沒有一種可能,同時擁有民主初選的真實性,又能夠兼顧電話民調的可行性及便利性呢?若能夠兼具這兩點,在這最後時間內,或許我們就找到了一個兩者優點集結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至少應包含以下幾個特點:
全民普及自主參與:全國人民都能夠快速、便利地參與,不受物理空間遠近的限制。相對於幾乎沒人使用的市內電話,行動電話上的通訊軟體LINE成了不分年齡性別的全民日常使用的溝通工具。人們可以在投票期間,24小時內自主地在LINE上完成投票。
身分真實及唯一性:民主初選的一大優勢是能透過身分證驗證來確保臺灣公民的身分,從而確保每一票都是真實的。臺灣網路認證公司(TWCA)所提供的多元身分識別服務,已經被金融業和所得稅報稅系統採用,可以通過使用者手機來驗證臺灣本國國民的身分。
執行成本及時間性:從時程的角度來看,爲了測試數位民主初選的系統穩定性,這個LINE投票工具「民調君」已於2個月前開始研發,並已在10月1日上線。目前運行1個月後,已有超過2千人順利完成投票系統穩定性的測試。在身分驗證方面,TWCA的多元身分識別驗證是一個成熟的技術,技術界接工程及測試預計需10天。
在透過先前提到的技術確保投票者真實性、並排除機器人和假帳號灌票的問題後,剩下的主要爭議點就在於民調抽樣的隨機性以及民主初選中有組織的動員問題。實際上,地方組織動員的幹部也是通過LINE這類工具與大家保持聯絡。
同時,擁有多數網路支持者的政黨也能加強網路宣傳和動員。當民衆可以更普遍和便捷地使用數位工具進行投票,使得人人都能隨時隨地參與,網路社羣動員和實體世界組織動員之間的差異就會大幅降低。這種平衡也可能減少因動員不均而產生的選舉結果偏見。
選舉的本質其實是一個民意「動員」的過程。從放大的動員思考框架來看,在整個選舉階段中,政黨和候選人會與選民進行溝通並努力說服他們。
到了選舉當日,人們纔會採取實際的投票行動,而這些投票結果便是民意動員的最終成果。因此,在數位民主投票的過程中,每一位投票者的行動也是受到不同程度的說服而形成的,這在正式的選舉投票日也是一樣。候選人應該尊重每個選民的獨立思考能力,將重心着重提升對選民的說服能力,以影響他們的投票意向,投下對自己有利的一票。
最後,許多政治評論都指出民進黨陣營可能會動員支持者向未來較弱的對手灌票,透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家候選人在未來選舉中的勝算。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有洞察力的民進黨支持者更加深入地思考,或許可以參與民主初選,但在投票時應該選擇「更適合」的候選人,而不是「容易對付」的對手。因爲這次的民主初選不僅將影響後續的民意整合,更可能已經在決定未來4年內的總統人選。
(作者爲臺北商業大學商設系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