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善治雙城論壇 藍營厚植兩岸潛能(柳金財)

臺灣社會普遍民意並不憂心雙城論壇成爲統戰工具。國民黨或可運用自身地方執政優勢,採取集體行動強化兩岸事務治理能力,及主導臺灣社會兩岸路線、政策話語權。(圖/本報系資料照)

本屆雙城論壇原訂7、8月舉辦,卻一波三折不斷延期,直到12月初始確定爲17日舉行。期間因陸生受馬英九基金會邀請訪臺,提出中國臺北論、兩岸兄弟論;大陸解放軍實施軍演等爭議,一度傳出停辦的傳聞;後陸委會又以抗議「懲獨22條」,封殺包括臺辦主任金梅及9名陸媒記者訪臺,設置限制性障礙。雙城論壇得以續辦,彰顯大陸對臺政策戰略定力與自信、一致性,不因個別事件改變融合和統、漸統及促統目標取向及主旋律。

對於本屆雙城論壇是否續辦,外界存有疑惑及爭論。贊成者認爲,論壇有利於促進兩岸城市交流及合作,提升城市治理品質及競爭力,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反對者則認爲,城市論壇變成大陸對臺統戰及認知作戰一環,模糊敵對意識及國族意識。正反意見相左,南轅北轍、莫衷一是。

首先,三分之二民意基礎肯定辦理雙城論壇,促進兩岸和平及臺灣安全關鍵性作用。據《ETtoday 民調雲》民調指出,64.8%民衆認爲兩岸關係越緊張,越需要雙城論壇進行對話,僅26.2%民衆認爲在共機擾臺等前提不應舉辦。支持舉辦態度,72.1%市民表示支持,21.0%的民衆則是持不支持立場。

其次,論壇議題集中在功能性及經濟性議題領域,屬於低階政治非關高度敏感政治議題。論壇交流領域,68.9%市民認爲應聚焦在「經濟合作」,包括如商業投資、觀光產業等課題領域。

推動兩岸城市交流及合作領域,依序是「科技與創新合作」,包括智慧城市發展等;「城市治理經驗分享」,包括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等;「文化與教育交流」,包括展覽、學生交流等等。顯示兩岸交流推動政策邏輯,依序應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不應政治分歧而延擱經濟性、事務性及功能性議題。

再者,普遍民意顯示雙城論壇不應因兩岸敵對而停辦,續辦利於減緩兩岸緊張關係。民調顯示有62.8%市民認爲舉辦論壇對於減緩兩岸緊張關係有幫助,認爲沒幫助者爲33.0%。在解放軍持續擾臺情況下,64.8%民衆認爲兩岸關係越緊張,越需要靠雙城論壇來進行對話;但有26.2%的民衆認爲,在共機擾臺的狀況下不應舉辦雙城論壇。

最後,臺灣社會普遍民意並不憂心雙城論壇成爲統戰工具。或有論者認爲陸委會審覈降低與會規模是爲保臺,而非抗中;批判大陸派遣海軍及海警艦隻出沒臺臨近海域、頻繁機艦擾臺、陸生團提出中國臺北論、兩岸兄弟論對臺社會帶來紛擾,直指大陸藉此統戰試圖分化臺灣社會、激化政黨對立及綠中央與藍地方衝突。

甚至標籤化主張兩岸正常交流者,已淪爲大陸在臺協力者、親中賣臺、被統戰對象,而卻渾然不自知。民調顯示有59.8%的臺北市民不擔心被統戰,約37.7%市民覺得擔心被統戰。事實上,普遍民意認爲雙城論壇的交流議題,應聚焦經濟合作、城市治理、教育文化等領域。

臺灣社會主流民意特徵是:雙城論壇召開具有必要性;具有降低兩岸敵意及促進和平作用;並不擔心被統戰;議題是屬於低階政治領域的城市治理、經濟、科技及智慧城市等。陸委會採取限制性措施凸顯其公權力實施,意在自證兩岸交流事務權責單位在綠中央不在藍地方。

儘管2018及2022年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取得絕對性優勢,但因藍營地方派系及縣市首長自主性甚高、合作結盟及黨紀較弱,黨中央欠缺強而有力領導等等因素,並無法展開一致性集體行動,發揮地方包圍中央作用。這也顯示國民黨執政縣市首長,並無積極參與國共論壇、海峽論壇;缺乏舉辦系列與陸城市對口對話的城市論壇。

南投與杭州兩湖論壇歷經十六屆及滬臺雙城論壇實施十五屆,其持續舉辦或可堪稱爲各縣市典範學習。藍白尤其是國民黨或可運用自身地方執政優勢,採取集體行動強化兩岸事務治理能力,及主導臺灣社會兩岸路線、政策話語權,化被動爲主動撕掉破除不斷被污名化親中賣臺,方能爲未來大選樹立標杆性兩岸政策引領重建兩岸關係。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