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馬英九二度訪陸的意義與期待(劉性仁)

前總統馬英九搭機啓程二度訪問中國大陸,展開11天的和平之旅。(陳麒全攝)

馬英九率臺灣學生們去廣東、陝西和北京交流,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一來傳達兩岸和平呼聲;二來傳達兩岸各項交流的必要;三來突顯出政客與政治家的區別;四來讓大陸對臺不致絕望而做出無法收拾的決策。

儘管綠營仍酸言酸語,藍營各界冷暖不一,也不必要爭取所有人的滿意與祝福;馬英九無公職、無黨職,一介平民,代表不了臺灣政府,也代表不了國民黨當權派,但他所代表的是中華精神的傳承,撇開政治因素,做一個帶孩子參訪交流的馬老師,此行定調是校園、歷史文化及企業參訪之旅。

馬英九在桃園機場行前發表簡短談話,強調此行是傳遞臺灣人民愛好和平的心聲,也稱去年證明兩岸年輕人交流的方式是可行的。馬英九希望兩岸交流、避免戰爭的心聲,此行既是和平也是友誼之旅。

既然是和平之旅自然會傳達民進黨希望他傳達的和平之聲;既然是友誼之旅,自然也會表達臺灣60%願意兩岸交流的主流民意,因此,馬英九此行可以說是臺灣主流民意的表達。至於馬英九自己要不要表達對兩岸未來的看法,取決於他自己的選擇。

至於外界關注的是否馬習二會?若有則是和平與善意的對話,兩岸皆須走上和平穩健的交流道路,這中間的共識有同爲中華民族、反對非和平方式處理兩岸問題及兩岸間的九二共識。

總之,馬英九延續兩岸交流,也延續兩岸青年交流,當兩岸青年彼此增加更多瞭解,增加更多情誼,哪裡還需要擔心會有戰爭與衝突?畢竟兩岸青年是國家民族未來的棟樑,兩岸青年也是兩岸關係的未來和希望所在。應以寬大、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兩岸交流合作,攜手並肩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而努力。

兩岸有着相同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這代表着兩岸永遠分不開,在此基礎之上,青年在各個領域中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青年的參與是兩岸關係乃至兩岸全體中國人共同的未來和希望,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未來應該深化更多的交流機制,拓寬交流管道,加強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合作,組織更多青年交流團及青年論壇互辦互訪,並透過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等多層面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而青年們應該積極參與其中,應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知識,替兩岸關係的發展作出關鍵的貢獻力量。使能夠更好地理解彼此,增進互信,共同應對未來挑戰,求得最好的發展機會。

職是之故,祝福馬英九暨全體同行年輕同學此行和平友誼之旅圓滿成功,降低政治味,發揮民族同胞味。馬英九此行對兩岸關係絕對有和平穩定的作用,至於無心兩岸關係改善或只爲自己政治前途盤算的政客們就不必考慮他們的觀感了。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