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服貿,誰在胡扯(黃丙喜)

2014年,大學生爲「反服貿」強佔立法院,街頭運動也風起雲涌。很多街頭運動,在政治意識型態的推波助瀾下,容易轉變成爲理盲濫情的抗爭。(圖/本報系資料照)

時間拉長,空間拉大,就會知道誰在撒謊。重啓兩岸服貿談判,經貿的真相被口水湮沒了!無端又加了許多意識型態的毒水。

2014年,大學生爲「反服貿」強佔立法院,街頭運動也風起雲涌。很多街頭運動,在政治意識型態的推波助瀾下,容易轉變成爲理盲濫情的抗爭。旁觀的青年在團體熱血澎湃的浪潮中很難保持客觀的理智。

反服貿的基本心態是,一對國際自由貿易的宗旨和精神欠缺認識,二對臺灣的國際競爭力沒有自信,三對大陸的政權充滿意識型態的猜疑。不瞭解、沒信心、猜疑,加上對立,兩岸貨貿的牽動在貨品,不像服貿的核心在人,充滿容易被激動的敏感。當時的馬英九政府忽略了社會基層的疑慮,因此,在民進黨丟出的「小黃變小紅、洗頭變洗腦」的口號中兵敗如山倒。真相是,服貿根本沒有涉及任何投資移民的條款,「小型投資移民」是惡意的謠言。

臺灣經濟是以貿易爲驅動的,出口約佔GDP的73%,照理應該有更寬廣的國際視野,然而,政治選票的考量,從2002年臺灣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她想再進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型經貿組織等都遭遇到兩大障礙,一是本身的服貿、貨貿規定沒有相對開放、保護措施過多,二是各國仍然高度懷疑中共政權對於臺灣的支持態度,不願冒單一選邊站的政經風險。

怎麼辦呢?解鈴還須繫鈴人。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市場,每年約從那裡賺了千億美元順差。從國際經濟的觀點,大陸就是一個市場,對充滿意識型態的人而言,她卻被扭曲成一個毒藥。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符合世界貿易的自由開放精神,也有助於去除臺灣參加區域型經貿組織的障礙。我們卻深陷在統獨對立的泥淖中,徒讓國家、產業和社會的競爭力如溫水煮青蛙,日益消失而不自知。

蔡英文總統是當年臺灣參加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智囊,她應該深知臺灣所處的政經敏感處境和世界自由開放貿易的相關規定。針對服貿,蔡政府曾經承諾要行「監督條例」立法,瞬間七年已過,一切都在原地踏步。面對在野黨提出的重啓服貿談判,蔡政府要向人民講清楚的是爲何拖延,而不是反而抹黑抹紅對手。這豈是執政者應有的民主氣度和施政作爲?

根據臺大經濟系教授劉錦添的「臺灣民衆對貿易自由化的態度分析」,低人力資本、低所得者較傾向於不分對手國反對服貿。」跨國的資本流動是會造成非技術勞工受害、和貧富的擴大。貿易自由化也可讓臺灣高素質的服務業競爭力得到發揮,進而帶動薪資所得的上場。開放是一刀的兩刃,對於遭受負面衝擊的人和產業,政府要另外拿出補貼、補助和提振的解方,而不是販賣恐懼,逢中必反。

(作者爲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