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傳喜訊!全臺首例人爲環境繁殖𫚉魚寶寶誕生

基隆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潮境智能館飼育的東方新𫚉,日前產下3尾𫚉魚寶寶。(國立海科館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懷孕中的東方新𫚉,體態明顯較爲豐腴,而且尾部經常保持上揚姿勢。(國立海科館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自今年8月初海科館潮境海洋館的海蘋果產卵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旗下的潮境智能海洋館,再傳喜訊;在一樓潮間俯視缸飼育的東方新𫚉,日前產下了3尾𫚉魚寶寶,成長狀況良好。這也是全臺首次有東方新𫚉寶寶,在人爲環境下繁殖的案例。

潮境智能海洋館的飼育員表示,俯視缸內共飼育有一尾公的和三尾母的東方新𫚉,今年中開始,飼育員就發現三尾母魚的腹部有明顯隆起,7月初,其中一尾母魚率先產下第一隻小𫚉魚寶寶後,飼育員即加強關注其他兩隻母魚。

飼育員觀察到另一尾𫚉魚媽媽除了腹部懷孕特徵明顯外,從8月開始大多時間幾乎靜止不動,並時常保持尾巴上揚姿勢,研判這些舉止可能爲𫚉魚的預產行爲,並於這段時間特別加強𫚉魚媽媽的營養補充。

8月11日上午,又產下兩尾𫚉魚寶寶,潮境飼育員表示,目前新生的三尾𫚉魚寶寶皆暫時於潮境覆育中心進行馴餌照顧.成長狀況良好。

潮境海洋館表示,東方新𫚉俗名土𫚉,曾經稱爲古氏土𫚉,身體呈土黃色,身上有藍色斑點,一般人常與藍斑條尾𫚉(Taeniura lymma)混淆,海科館表示,分辨方法在於東方新𫚉體呈菱形,而藍斑條尾𫚉體呈橢圓形。東方新𫚉的尾鰭末端有黑白相間的條紋,生活在海洋底層,從近海到大陸棚,水深100公尺內的海底,包括珊瑚礁旁邊沙地都能發現,懷孕的母東方新𫚉一次只產下一隻幼𫚉,和海科館目前的觀察相符,𫚉魚媽媽大概20公分,𫚉魚寶寶爲胎生,一出生就約已經12公分了。

潮境智能海洋館飼育員表示,𫚉魚的底面若翻過來,很像微笑的臉,常會吸引很多民衆與小小朋友們。也希望牠們能儘早長大,與民衆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