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發現:長大有成就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3個“怪癖”

寶貝健康聰明是每個家長的最大的願望,但是有的小朋友,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總是有一些特殊,讓普通人不好接受的“怪癖”。

不過這些“怪癖”家長不要太擔心,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要抓住機會正確引導,別盲目的制止,不要強迫孩子改正。

愛因斯坦不愛穿襪子,福爾摩斯說話尖酸刻薄,而達芬奇寫字倒着寫,看這些有着終身成就的人,都有和別人不一樣,與大衆觀念相悖的行爲。

拆家搗蛋鬼點子多的“熊孩子”

李玫瑾教授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

很多小朋友真是讓媽媽崩潰,剛收拾好的屋子,轉眼間寶貝馬上弄亂,翻抽屜,一定按照自己的方式放,還有的小朋友不管是玩具還是傢俱,只要能拆的都得拆開看看怎麼回事。

還有稍微大一點的小朋友,先拆後安,安不回去自己生氣,還堅持直到安好爲止。

《超級演說家》的季軍薛來,小時候爲了自己的小實驗把家裡電視拆了,17歲時帶領團隊獲得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團體一等獎。

喊他好幾遍就是不迴應的“熊孩子”

孩子喊他好幾遍,他也不回答,也沒幹什麼正事兒,就是玩個玩具,就不迴應特別氣人,各位家長,孩子不是故意不理你,他是因爲專注力太強,而聽不到周圍的聲音。

牛頓專注實驗,把來做客的朋友都忘了,等他出來吃飯,朋友已經自己吃完飯離開了,他看着餐桌,說:我還以爲沒吃飯呢,原來已經吃完了,然後就又回實驗室了。

所以孩子即使就是玩玩具,但是很專注的時候,沒有必要的事情家長不要打擾,因爲每一次打擾都是對孩子專注力的破壞。

倔強凡事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熊孩子”

我的外甥就是一個倔強的小朋友,玩樂高,他弄錯了,他爸爸幫他弄,他還不樂意,自己拿着所有零部件回房間,邊哭邊弄,最後還真的弄好了,帶着淚痕笑着出來展示自己的成果。

學習就是要有持之以恆,不學會不罷休的精神,所以孩子如果這樣倔強,家長只要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就好了。

倔強的孩子心理問題家長要關注,因爲孩子很容易因爲一個事情而鑽牛角尖。

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0-6歲

著名的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纔會說:嬰兒從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已經晚了兩天

我們常說小孩兒長得快,一天一個樣,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是對外界訊息吸收最快的,三年中學會吃飯,說話,走路,認知等等基本生存技能。

3歲時候大腦發育完成75%,所以老話講: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道理的。

孩子大腦發育靠神經元突觸連接,刺激越豐富大腦發展得越好,所以孩子的潛能如果沒及時開發就會退化,所以叫“才能遞減”。

推薦家長使用蒙氏早教法,有蒙特梭利早教書,符合孩子的身體智力發育的規律,以發現開發孩子的天賦爲主,初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家裡享受正確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