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都更宅2/3是豪宅 挨批炒房

國庫署本月底要標售的北市29戶,2/3戶價格在7000萬以上。挨批「政府帶頭炒房」。圖爲國產署先前標售北市「宏普頤和」都更分回宅。(國產署提供/吳靜君臺北傳真)

財政部國庫署標售都更宅多屬豪宅,挨批「政府帶頭炒房」,本月底要標售的北市29戶,2/3戶價格在7000萬以上,帶來豪宅賣壓。對此國產署表示,已進行政策調整,改變參與都更政策與國有非公用土地運用策略,以提供「社宅」、「媒合公務機關辦公地」爲優先。

國產署預計10月24日標售今年第7批都更分回房地,共計有29戶,包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宏普頤和9戶、大同區京王4戶、文山區沐極1戶、文山區景美聯山2戶、大安區耕曦2戶、內湖區伯特利光之寓所11戶。

從這次國產署所列標的都更分回宅皆位於臺北市精華地段,底價符合央行所定義7000萬元以上就有19戶,佔約2/3;而底價破億元的分回宅,更高達13戶,其中景美聯山所釋出的2戶,底價高達2.2億元,顯見國有土地參與都更所分回的豪宅,在市場上已經形成重大賣壓。

對此國產署官員解釋,近2年分回宅是3到5年前所參與的都更案件,且確實多在臺北市,地段好,但當時希望可以「鼓勵都更」。

爲避免國有地參與都更被冠上「政府帶頭炒房」,國產署近年也進行政策調整,國有非公用土地會優先提供「社宅」或者「媒合公務機關辦公」。不過,國有土地參與都更,還參雜了當地居民、施行者易建,只能儘量滿足「居住正義」與「社會需求」。

惟央行9月理監事會議,推出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豪宅可貸成數降至3成,過億元的豪宅招標、買賣更是乏人問津。國產署統計,都更分回宅今年已經招標6次,整體標脫率僅21.62%;相較於過往的戰績,今年確實比較差。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政府持有這些高價宅,只要賣不掉就得必須支付地價稅、房屋稅與管理費,是筆不小成本,政府的爲難在於,開低價被說圖利,開高價被譏爲帶頭炒房,分回宅本來是希望活化資產、增加收益,最後弄得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