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瑤琪不治 醫揭主動脈剝離4常見原因:48小時致死率50%

▲郭瑤琪(中)因主動脈剝離搶救無效。(圖/資料照/記者黃哲民攝)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搶救不治,享壽69歲。對此,ICU醫師陳志金表示,誘發主動脈剝離的常見原因,包括高血壓、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馬凡氏症候羣、胸部外傷等,48小時內致死率高達50%。

陳志金在臉書說,什麼是主動脈剝離?是體內最大條的血管「主動脈」,它的血管壁「內膜破裂」,血流經由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血管內膜和中層撕開,造成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爲二」!

陳志金指出,除了可能會造成全身各重要器官的血流不足,也容易因爲血管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率以每小時1%的速率增加,48小時內致死率高達50%。

陳志金提到,誘發主動脈剝離的常見原因,包括高血壓、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馬凡氏症候羣、胸部外傷等。

郭瑤琪23日傳出突發主動脈剝離,緊急送往新光醫院接受手術,經葉克膜急救無效,家屬24日決定拔管。郭具都發專業,曾是臺北市政府國宅處首位女性處長,在公共工程與交通政策具有貢獻,卻也因捲入涉貪案件,成首位入獄的交通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