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定了,一項養娃個稅減稅重磅舉措將出
爲降低老百姓生娃、養娃成本,中國正計劃加大相應的個人所得稅減稅力度。
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其中在強化生育服務支持方面提出,落實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加大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去年國務院已經提高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此次《措施》提出加大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意味着下一步國務院有望進一步提高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通過少繳個稅,來進一步減輕老百姓生娃、養娃成本,從而鼓勵生育,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去年國務院將嬰幼兒照護和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從每月每孩1000元,提高至2000元。下一步這一標準會進一步提高,比如可考慮提高至每孩每月3000元。”施正文說。
爲了讓個稅制度更加公平,中國自2019年起引入子女教育等6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2022年新增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2023年中國又將子女教育、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從此前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至2000元。這意味着能享受這兩項扣除的個人,可以在計算個稅時,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減去相應扣除額,從而減少實際繳納個稅金額。
施正文表示,政府支持降低生育養育成本政策中,一種是直接通過財政補貼來降低成本,比如有些地方已經出臺政策對多孩家庭給予財政資金獎勵等。另一種是通過減稅的方式,來減輕生育養育成本。上述增加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就是這種方式。
根據稅務總局數據,2023年提高子女教育和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每人每月1000元,分別減稅360億元和50億元。這意味着此舉減輕家庭生育負擔合計410億元。
對於加大生育養育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方面,業內有人建議可考慮差別化提高扣除標準。比如,爲了鼓勵生育,有人建議對於家庭中的二孩、三孩給予更高額度的扣除標準。在子女教育扣除上,根據不同教育階段,設置差異化扣除標準,如提高大學及以上、高中階段的標準。
按照2023年度個稅彙算清繳數據,目前中國個人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0萬元的,基本無須繳納個稅。因此上述養育相關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並不能惠及絕大多數不繳納個稅人羣。而繳納個稅的人羣中,60%以上僅適用3%的最低檔稅率,這意味着一孩一年實際可抵扣個稅720元,減稅額度有限。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告訴第一財經,在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數相對偏少,而且納稅人中大多數人適用的是3%的稅率,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子女教育子女照護專項附加抵扣額度意義有限。這是因爲一個人能從專項附加扣除提高中獲得的好處,取決於他自己適用的稅率。
田志偉建議,短期可以考慮把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改爲專項附加抵免,即直接從應繳納個稅額度中扣除抵免額度,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個人能夠從專項附加抵免中獲得的好處不取決於稅率。
比如上述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是每人每月2000元,一年扣除標準總額爲24000元。假如一個可享受該項扣除標準的個人,適用3%的稅率,那麼最終一年可抵扣個稅金額爲上述720元。但如果將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改爲專項附加抵免額,假設這一抵免額爲1000元,那麼個稅抵扣金額爲1000元,較之前720元增加了280元。
當然無論是提高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還是改爲個稅抵免額,最終除了考慮減輕個人生育養育負擔的同時,也要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
近些年受經濟下行、房地產、土地市場低迷及退稅減稅降費等影響,財政收入增長乏力,而民生等剛性支出不減反增,財政收支矛盾加大。個稅作爲中國第四大稅種,減稅也要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個人所得稅10758億元,同比下降4.9%。個稅收入下滑跟去年年中出臺的提高子女教育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政策翹尾減收等影響,也跟房屋等財產轉讓收入大幅下降有關。
施正文表示,子女教育、嬰幼兒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提高,除了考慮老百姓減負獲得感、財政可承受能力,還要考慮個稅制度的公平性以及徵管可控等因素。
事實上,今年7月公開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中,在提及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時,就提出“加大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
施正文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述《決定》,是對未來五年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部署。此次《措施》再次提出“加大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預計這項舉措有望在明後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