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法公聽會多傾向如期上路 農民:為什麼是我們犧牲

南投仁愛鄉長江子信表示,地方上的人民對國土法都一知半解,盼再延緩兩年,讓各方都能接受。記者張曼蘋/攝影

國土計劃法明年4月30日上路,朝野立委盼延緩。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辦國土計劃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專家學者多認爲應如期上路,纔不會讓10年來建構的國土計劃系統因失去時效性,而重新來過。雲林農會總幹事陳志揚則認爲,說要維持國家糧食安全,「但爲什麼是我們犧牲?」

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表示,從立法、實施至今已超過31年還無法落實,不可思議,有很多問題要克服,另須考慮國土法延期時否會造成更大問題,恐會鼓勵更大量農地違章。

邱文彥表示,現在有14縣市提出分區圖,須考量行政成本,而中央行政成本約4億元,延後是否要重來也是要考慮進去,如今中央地方互信基礎不穩固,相信成立專家小組應是可行方法,要把地方發展需求也融入。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鄭安廷認爲,國土計劃法5年內檢討一次,地方需求能隨時變動,他主張加大地方政府跟地方民代的權力,以前都是中央規畫,「國土是落實地方自治的關鍵」。

鄭安廷強調,若3分之2的縣市做好準備,也許可分批上路,不至於讓這些完成的縣市白費,國土法如期上路有其重要性,考量社會環境變動快速,若再延宕,恐導致已完成的分析與規畫不合時宜、失去時效性,屆時10年來建構的國土計劃系統需重新來過。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特聘教授張學聖說,延後不會是好的答案,因農地持續流失、生態持續遭破壞,國土永續不能等,農政資源應及早上路,並與國土整合,同步研提差別補助,共同解決農地爭議,爲避免土地破碎與零星變更,國土止血不能等,準時上路,啓動通檢,才能邁向永續。

南投仁愛鄉長江子信表示,地方上對國土法都一知半解,雖然國土法是非常好的百年大計,但最重要是執行方式有沒有問題,若方向不對怎做都沒有用,盼再延緩兩年,讓各方都能接受。

「中央都說不會改變,怎麼可能?」雲林農會總幹事陳志揚強調,中央地方互信蕩然無存,很多地方該畫成農二卻變成農一,開發強度不同,權益就會犧牲,以前區域計劃法發佈沒有公聽會,但如今人民都會發聲、會站出來,「說要維持國家糧食安全,但爲什麼是我們犧牲?」不管是否延期,盼一定要有農業權入法、有農業安定基金,照顧農民的未來。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迴應,這是攸關國家空間治理的法案,透過立法有機會正視臺灣國土空間,有機會解決大家的問題,未來會跟原民會合作,並更積極跟縣市政府溝通,同時將各界意見帶回討論。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辦國土計劃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專家學者多認爲應如期上路。記者張曼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