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旅行“水土不服”?警惕旅行者腹瀉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趙萌萌)去烏魯木齊吃烤包子、去北京品嚐烤鴨、去柳州吃螺螄粉……國慶假期出遊品嚐各地美食,一些人卻發生了“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醫學上稱之爲旅行者腹瀉,指的是旅途中突然出現稀便或水樣便,並伴有發熱、腹痛、噁心、嘔吐和裡急後重等症狀,是最常見的旅行相關疾病。”10月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二區副主任晁康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晁康解釋道,“當我們到達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面對氣候、作息、飲食發生變化時,免疫力、腸道菌羣平衡等身體機能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若此時接觸到有害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污染的食物或水,就容易發生腹瀉。”
遊客在雲南省景洪市告莊西雙景星光夜市遊玩拍照。新華社圖
旅行者腹瀉如何避免?晁康表示,儘管旅行中有許多新奇、誘人的當地特色美食和飲品,但是“病從口入”,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者不衛生的街邊小吃,是應對旅行者腹瀉關鍵、有效的預防措施。此外,儘量避免進食生食;飲用瓶裝水或者經煮沸的水;保持手衛生,在乾淨的流動水下洗淨雙手;避免過於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
晁康還提醒,如果已經出現了旅行者腹瀉的相關症狀,首先儘量多休息,避免再次進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以容易消化的爲主,避免飽餐,少量多餐;充分飲水。此外,可口服非處方的止瀉藥治療。如果出現症狀持續3—5天不緩解,反而加重,或出現新發症狀:如腹痛、發熱、乏力、心慌、便血等症狀需立即就診。老年人和嬰幼兒要格外當心,有症狀及時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