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參審做半套 恐讓外界誤會推案件

27歲徐姓男子2023年4月被槍擊後丟包在臺南安南醫院急診室門口,醫護人員緊急將他送醫搶救。(本報資料照片)

被視爲司法大變革的國民法官參審制度上路後,去年4月迄今,臺南地檢署起訴10件國民參審案,臺南地院至今不僅沒有任何1件審結,甚至還出現分離審判的「做半套」異象;法界擔心,儘管國民參審讓法官的負擔加重,但法官經常裁定不進行國民參審,恐讓外界誤會在「推案件」,影響司改成效。

2023年起國民法官制度施行,針對殺人等有期徒刑10年以上重罪,改由職業法官3人及國民法官6人合組國民參審法庭。新制上路1年多來,全臺各地方法院推動的進度不一,部分法院搶頭香加快腳步推動,但也有法院持觀望態度。

以臺南爲例,首件國民參審案件的新化白骨案,南檢去年4月28日偵結起訴移送審理,至今還在準備程序;檢方還證實,目前已有10件國民參審案件待審中,他們也不清楚爲何如此。

臺南地院則解釋說,每件國民參審案件複雜度不同,進度也不同,已有1件可望於今年4月進入審理程序,屆時也將依法遴選國民法官參審。

法界透露,因國民參審工程浩大,不少職業法官對與國民法官一起「共事」都心存疑慮,認爲此舉會增加工作量,甚至影響其他案件的進行,不如獨立審判來得輕鬆。也因此,儘可能不讓國民參審,儼然已成爲部分職業法官私下「共識」,此舉可能讓外界誤會法官在「推案件」,變相拒絕推動新制。

法界還分析,安南醫院槍擊丟包案2名被告被裁定分離審理,法官裁定理由是擔心國民法官「負擔過度」,更可能是此一心態衍生結果。畢竟國民參審案件是由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共組法庭,一旦國民法官負擔過重,職業法官也無法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