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EMT-P訓練班 培養專業救護職人
EMT-P訓練班隊,藉由9個月專業學理與操作技術訓練,於通過測驗後,方能取得證照。(記者範瑜攝)
軍醫局自民國101年起開辦國軍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訓練班隊,學員需在9個月訓期內,完成到院前救護知識及技術訓練並通過測驗,才能取得證照。與其他級別救護技術員相較,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不僅代表技術的進階,也代表衛勤人員能執行「侵入性」救護動作,使傷患在到院前有效穩定生命徵候。
在EMT-P訓期中,將學習創傷、非創傷、內科急症等相關到院前救護技能,合計約1280小時的專業訓練課程,學員也能於訓期取得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到院前創傷救命術(PHTLS)、高級小兒救命術(APLS)等證照。其中,EMT-P訓練中最特別的部分包含替患者進行氣管內管插管,或爲血壓不穩定的傷患實施靜脈注射等「侵入性」專業訓練,期能穩定生命徵候,進一步運用於戰傷救護。
此外, EMT-P證書有效期爲3年,官兵須每年完成繼續教育課程達24小時以上,3年累計達96小時以上,且其中48小時以上爲心血管系統急症、頭部創傷及顏面創傷、脊椎及四肢外傷、出血與休克的種類與處置、氣管插管等指定科目,證書效期方可展延。
海軍反潛航空大隊航生官朱上尉表示,他自99年取得EMT-1,循序漸進在103年取得EMT-P證照,並持續透過複訓習得最新的救護知識與技術,運用所學,提升部隊衛勤與健康照護能量,成爲部隊執行戰訓的最堅實後盾。
陸軍333旅旅部連醫務組組長趙中尉指出,他在取得EMT-P資格後,除可協助部隊衛勤保健工作,也擔任「種子教官」,對單位官兵進行基本救命術(BLS)教學,包含心肺復甦術、AED操作、止血、包紮、骨折應急固定等技術,讓更多官兵具備基本的緊急處置能力,擴大國軍救護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