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行星日前夕 今晚具潛在威脅小行星將近掠地球
臺北市立天文館分享,藝術家筆下2013年2月15日車里雅賓斯克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想像圖,這顆小行星估計約15公尺大,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造成上千人受傷。圖/天文館提供、來源加州科學院
明天是「國際小行星日」,臺北市立天文館預告今晚約10點,將有1顆具潛在威脅的2024 MK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比月球還近三分之一,也是近年近地星體中最亮一顆,天文館會在YouTube頻道直播實況,並解答小行星的大秘密。
天文館表示,國際小行星日是聯合國於2016年設立的國際性教育活動,紀念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1908年6月30日在俄國的通古斯大爆炸,目的是呼籲公衆關注小行星撞擊風險,未雨綢繆爲下一次撞擊事件做好準備。
天文館說,目前已經被確認的小行星多達數10萬顆,並非都具有危險性,天文學家將與地球軌道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公里且絕對星等高於22.0等以上者,歸類爲「具潛在威脅小行星」,現已發現2000多顆。
天文館透露5年後,2029年4月13日驚險掠過地球的99942號小行星「阿波菲斯」就是具潛在威脅小行星其中之一,威力足以摧毀整個臺灣,民衆屆時將可目擊閃耀着接近北極星亮度的光芒,從比月球近10倍處快速掠過夜空的真實情景。
天文館指出,今天晚間約10點從距離地球不到月球三分之二遠、僅約29萬公里處掠過的2024 MK小行星,也屬於具潛在威脅小行星,但科學家尚未發現確定會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暫且不用擔憂。
小行星命名方式不同於其他星體,發現者提出建議名稱,再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審覈後公告。天文館說,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於2007年發現的小行星,2020年被正式命名爲300300號「臺北天文館」小行星。
天文館爲此特別專訪中研院天文所院士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研究員林忠義與鹿林天文臺臺長林宏欽,今晚8點將在YouTube「臺北天文館」頻道首播,也會有天文館專業人員線上解答小行星各類問題。
臺北市立天文館分享,藝術家筆下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想像圖,小行星撞擊造成恐龍滅絕同時,也使哺乳類得以興起。圖/天文館提供、來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