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沒有最苦只有更苦:波多黎各爲啥惹毛美國白人?
▲ 音樂劇《西城故事》說的正是波多黎各移民的故事。圖爲史蒂芬史匹柏所拍的2021年電影版的劇照。(圖/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記者朱錦華/特稿
上(10)月27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造勢時,同臺助選的喜劇演員辛克裡夫(Tony Hinchcliffe)在演說中譏笑波多黎各是「漂浮的垃圾島」(floating island of garbage),引發波多黎各裔選民的極端憤怒,川普競選團隊十萬火急切割;因爲在至爲關鍵的搖擺州賓州里,有不少波多黎各裔選民,尤其首府費城的拉丁裔人口裡,就以來自波多黎各的佔多數。
「垃圾島」之說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這得從該地的歷史說起。1493年哥倫布第二度航向美洲大陸時,曾登陸這這個加勒比海島嶼,並且命名爲「施洗者聖胡安」(San Juan Bautistan), 以紀念「施洗者約翰」(西班牙語的Juan等於英語中的John);最主要城市則命名爲「波多黎各港市」(Ciudad de Puerto Rico)。Puerto Rico是西班牙語,意指「富饒的港灣」。
▲喜劇演𪱷辛克裡夫爲川普助選時,譏笑波多黎各是「垃圾島」。(圖/路透)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戰敗的西班牙將此島割讓給美國,自此,美國正式將它定名爲波多黎各,並且納爲美屬的「自治邦」,總督由美國總統指派(後來改爲公民直選)。1917年,美國讓波多黎各居民擁有美國公民身分,但他們美國總統大選中沒有投票權。
從2012年至2017年該地先後舉行過5次公投,最近一次顯示97%的投票者希望波多黎各成爲「美國第51州 」;但聯邦政府遲遲不肯處理及通過此一公投結果。爲什麼?笨蛋也知道,問題在經濟!
▲波多黎各國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20世紀初,波多黎各的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菸草。但先是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讓人們大幅減少對糖的消費,嚴重打擊該地糖的出口。然後,接踵而來的強烈颶風重創島上的菸草種植業(第二大產業)。自此之後,該地的經濟始終沒有太多的起色。2017年5月3日,波多黎各向美國聯邦法院宣告破產,積欠債務高達700億美元。過去10年來,波多黎各經濟衰退,失業率高達11%,人口也在這段期間內流失10%。當地人民沒有最苦,只有更苦。
因爲生計艱難,大概從1950年代起就有一批又一批的波多黎各人跑到美國討生活,早年主要落腳地是佛羅里達和紐約兩州。他們社經地位卑微,遭人歧視是意料中事。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譜寫的經典音樂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即是以曼哈頓的美國本土與波多黎各裔兩方幫派爭鬥的故事爲背景。因此可以說,波多黎各移民(儘管多數合法)是美國「非法移民噩夢」的初體驗!反移民的喜劇演員辛克裡夫在演說中拿波多黎各來尋開心,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