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鴻海印度「芯」受挫 專家借臺積電點出「這原因」

這些知名晶片公司早已建立豐富的經驗和極爲複雜的供應鏈,地位難以撼動。

惠譽(Fitch Group)旗下BMI公司ICT分析師Gabriel Perez表示,對新進者而言,進入這個產業的門檻非常高,因爲它屬於高度資本密集型產業,還要能取得令人夢寐以求的的智慧財產。臺積電、三星或美光這些已經確立地位的知名大廠憑藉着數十年的研發、精進的製程技術和砸入數兆美元的投資才能成就目前的實力。

日前鴻海宣佈退出與印度跨國礦業公司Vedanta的半導體合資企業,並表示雙方都體認到這個項目進展得不夠快,存在我們無法順利克服、深具挑戰的鴻溝,以及與該項目無關的外部問題。

路透社此前曾報導,與歐洲晶片製造商、該項目的技術合作夥伴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談判陷入僵局,是這家合資企業淪爲破局收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鴻海遇到的障礙凸顯出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新進者很難打進半導體制造領域,即使是一家市值達479億美元的巨頭也不例外。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全球晶片製造領域由臺積電一家獨大,拿下了近6成的晶圓代工市場。但這家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地位得來不易,臺積電擁有20多年的經驗並砸下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此外,臺積電還坐擁高度複雜的供應鏈,靠着這些公司提供的關鍵工具打造出全球最先進的晶片。

報導指出,富士康和Vedanta的問題在於過於依賴意法半導體,一旦這家歐洲公司退出,富士康和Vedanta的合資企業將非常缺乏半導體方面的專業知識。

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部門副總裁Neil Shah表示,這兩家公司都缺乏製造晶片的核心能力,他們都依賴第三方的技術和智慧財產。半導體是高度集中的市場,參與者很少,這些公司花了20多年才發展到這一步。要進入的門檻很高,需要龐大的投資和大量的專業人力。平均而言,要達到堪稱一家成功的半導體制造公司的技術水準與規模需要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