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中山公園條石故事——萬大小姐無芳名
週末溜娃,在桂平的中山公園裡轉,又走到湖心亭這裡,想起曾經在此處看到過的一塊築湖邊的石板。
這個石板實際上是一塊墓碑,上面刻的字有些模糊了,但還可以認出寫着:萬大小姐之墓。
那桂平中山公園的建設石材裡,怎麼會有墓碑呢?
說來也是往事了。
今天的桂平中山公園,開闢於民國時期,時任桂平城建科科長的黃寅五把這裡開闢成市民公園,名爲:潯州公園,這也是桂平城區範圍的第一座現代文化意義上的休閒公園。
後來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建紀念公園的大環境下,加上中山先生也到過桂平,於是,又改建爲中山公園。
在後來的幾十年間,直到八九十年代,桂平中山公園經歷過幾次比較大的改造修建,最後就成爲了今天開放式的城中文化公園。
要建設就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而在此前幾十年的時代環境中,鋼筋水泥這樣的建築材料可沒有今天這麼的簡單易得,即使有也沒有那麼多的資金購買,並且那時的人們還有着比較傳統的建設工藝與理念,於是就地取材的用上了這些石材。
這些有着明顯人工打造痕跡,邊角十分規整的石條都哪來的呢?
因爲桂平曾經是明清時期潯州府的府城,幾百年間,城中曾經有着不少高等級的官家建築,高大城牆,各種廟宇等等,那些時代,石材就是最好的建築材料,所以桂平曾經大量的使用過這樣的石材。
只是隨着時代的更替,這些石材原來築成的建築一一被拆,被破壞,消失於世,而原基建使用的大量石材則被散落了下來。在解放後,這些石材就成爲了桂平各處公共城建的最好材料。像以前,修築公園,修築馬路,甚至建房之類。
記得小時候,各類古建築用的石構件在舊城區中隨處可見,特別是城內大街小巷,道路都是這樣的條石,石材鋪成的。
而那些墓碑,則是在各個時期,周邊各處原墳墓被破壞以後,遺留下來的,因爲建築需要,也就被擡來作爲建築石材使用了。
那塊“萬大小姐墓碑”也是這樣的原因,成爲了中山公園圍湖築石之一。
這位萬大小姐是誰?現在肯定查不出來了,只是有點感嘆,古代的女子地位真的不高。
古人言:人過留名。
但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制度裡,不管哪個朝代,人是有三六九之類的等級區分的,不管是哪個階層,都有不同的說法。
如有權勢的,還分官位高低;有錢勢的,還分錢財多少;沒錢的,那還分窮的程度如何,等等。總之每個人,每個家庭,在社會的地位都完全不一樣。
而封建時代,全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更加是不一樣,像朱程理學文化的傳播,什麼三從四德,男尊女卑之類,桎梏了女子思想與行爲上千年。
就像女子的名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像很多古籍上寫的,李(夫姓)張(父)氏,只配有夫姓,父姓,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如有什麼功績或是留名之事,像在一些地方誌中,一些貞節女子,得到了官府的嘉獎,社會的承認,但基本上都是旺夫家,旺父家,歷史只記姓,她是某某的妻子,某某的女兒。
甚至在常見的那些早期的墓碑中,女性的墓碑,都只見夫姓父姓而沒有名,如“李府張氏之墓”,即是嫁到李家的張姓女子。
綜觀歷史而言,自古女子在青史留下單屬於自己名的,不過寥寥。如楊玉環,如武則天,如李清照。這些可是有着深厚的歷史印跡的女子,不然,她們也只能稱之爲楊氏,武氏,李氏,淹泯於歷史而無聞。
就像這位萬大小姐,在古代,“小姐”可不像現代這麼的帶點貶義的意思,那是一種尊稱,一般是有錢,有權,有身份地位人家的閨女才能稱之爲小姐。按社會地位相對來說,也是有一點高度的。但在那個時代,再有尊貴,再有權勢的萬家大小姐,死後建墳立碑,依然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
照這碑上所記,“萬大小姐之墓”,應該說這位萬家大小姐還沒有出嫁,就因爲某種原因過逝了,沒出嫁,也就留下自家的姓氏了,只是,“大小姐”一個稱謂,替下了她的芳名,或者,她曾經就沒有過芳名。
如今,女性的社會地位已經不只是半邊天了,有的還深深的影響着社會的發展,可以說,已經在青史留己名者,也大有人在。
這也是社會思想進步,社會發展必然的重要體現了。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