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檢查 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併發症

柳營奇美醫院心臟醫師林哲仲表示,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CT,可早期找出心肌梗塞可能發生位置,及確認支架是否放置正確。(圖/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位黃姓男子,是每天一包煙的40年老煙槍,因突然胸痛急診就醫,經心導管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阻塞並血栓形成,進行血栓抽吸,並使用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CT)檢查,清楚看到血管內皮破裂處,再放置尺寸適當的支架,術後雖然顯影劑顯示冠狀動脈無任何殘留狹窄,但再用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器檢查,卻看到血栓貼覆在支架上,所以病人需要再接受抗凝血劑治療,減少支架再狹窄的機會

柳營奇美醫院心臟科醫師林哲仲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佈的103 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高居第2位,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所謂「冠狀 動脈」就是位於心臟表面動脈血管,負責供應心臟血液養分,一旦血管發生狹窄或阻塞,血液與養分就不易通過,也就會造成心臟缺氧而引發心絞痛,甚至嚴重會導致心臟肌肉壞死。

林哲仲指出,傳統的心導管檢查是注射顯影劑進去冠狀動脈,再經由X光影像判斷是否狹窄。若狹窄超過70%就屬於嚴重,可以置放支架來改善,但不嚴重的狹窄可能是日後心肌梗塞的發生位置。有鑑於此,柳營奇美醫院於今年 3月引進「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器」,心臟科醫師可藉此儀器偵測到「不穩定型斑塊」,能早期找出心肌梗塞的可能發生位置。或者,在發生心肌梗塞當下,找到血管內皮破損處,將支架放置在正確的位置,再清楚看到支架有無貼合血管壁,減少心導管手術併發症。

一般而言,心導管手術後的病 人,需要服用雙重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或百無凝等藥物來避免支架再狹窄,減少再次接受心導管手術的機會。若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總膽固醇大於等於 160mg/dL,或低密度膽固醇大於等於 100mg/dL,全民健康保險都有給付降血脂藥物。

林哲仲提醒,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臺灣血壓學會2015年高血壓指引的治療準則,罹患冠心症的病人,建議收縮壓控制小於130mmHg,舒張壓控制小於80mmHg。糖尿病病人如未曾發生過低血糖,建議糖化血色素小於7%。民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規律的運動、控制血壓、體重腰圍、採少油少鹽多蔬果飲食方式戒菸等,這些都可降低心肌梗塞復發的方式。

林哲仲醫師強調,冠心病,好發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的病人,及長期抽菸者,因此,如果胸口突然有壓迫感或胸痛,合併下巴痛、左肩痛、左手臂痛、呼吸困難或盜汗,且這些症狀會因爲走路爬樓梯及搬重物出力行爲而加劇,但坐下休息就可以改善,若有上述情形應立即至醫院尋求專業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