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壽險業資產負債管理的抉擇與挑戰

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FRS 17,資產負債管理亟待因應調整。圖/本報資料照片

多家壽險業在2022年啓動資產重分類實例歷歷在目,若考量美元債券與臺股市價波動效果,應用學術理論於市場實務時,似乎就較能如人飲水地體會知難行易與知易行難間差異,就壽險業資產負債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ALM)而言,學理原則與利益關係間,如何延伸至市場實務值得玩味。

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FRS 17,資產負債管理亟待因應調整,涉及保險財務資訊的呈現,如衡量最佳估計負債(Best Estimate Liability, BEL)、非財務風險之風險調整(Risk Adjustment, RA)與保險合約服務邊際(Contract Service Margin, CSM)。其次是資本清償能力,同步引入的新一代資本清償監管,與公司如何執行投資策略及獲利績效的達成。

長久以往保險負債依循固定公式與參數提列責任準備金,資產負債管理主要着重有效控管投資,實現財報穩定與兌現公司獲利預算,歸納資產負債管理策略爲透過資產配置履行對保戶義務與股東回報。

IFRS 17接軌後,保險負債與未來利率及現金流變動相關,需調整固有資產負債管理模式,保險負債包括公司對於保戶承諾的最佳估算BEL,受折現率、統計資料與費用假設影響; 反映非財務假設之實際與預期差異之風險,即風險調整RA與未來預期利潤依現值逐步認列到損益之合約服務邊際CSM。

■管理指標

因應財報揭露方式調整,壽險公司須於保險合約組合層級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建立管理指標如損益波動、淨值波動、清償能力與流動性分析等。

損益波動:呈現評估財務穩定程度,波動小表示公司財務穩定,與資產會計分類及負債選擇呈現於淨值或損益有很大程度關聯性。

淨值波動:評估利率變動所造成影響,同幣別下資產與負債存續期間不同時,會造成淨值變動,可以透過存續期間缺口管控。

清償能力:呈現保險公司之履約能力,公司若佈局較高風險資產,雖然可有較佳的投資報酬,但同時也增加公司履約風險,爲資產負債管理首要指標。

流動性風險:當市場利率環境顯著變動時,易形成反中介風險,連帶影響壽險公司的現金管理,需有效地控管流動性。

■會計分類

壽險公司所持有之金融資產,於IFRS 9會計分類明顯受到保險負債評價方式影響,因IFRS 17接軌後CSM較不受到市場利率影響,可以攤銷後成本法(AC)進行資產匹配。保險負債合約組合將拆分爲進入損益或其他綜合損益(OCI),OCI部位應配置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OCI)之資產以降低淨值波動。

分紅與利變型人壽商品,必須透過對應資產之報酬達成紅利分配水準或宣告利率要求,須有一定程度將資產配置於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FVTPL)之會計科目,必須依據不同的商品結構決定金融資產配置之比例。

■風險管理

負債不確定性是壽險公司所面臨的重要風險,決定公司資產配置,須控管對整體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確保公司財務穩定。資產負債管理需考量資產與負債幣別,如新臺幣計價保險負債將以新臺幣利率曲線折現,對應資產爲美元資產時,資產則以美元利率曲線評價,鑑於新臺幣利率走勢與美元利率走勢並不同,不同幣別之利率變動對資產負債管理將造成顯著影響。

問題來了,似乎「知」事情難易,成了決策執行的關鍵?所謂的知,並非「知道、不知道」,而是「認定」,人們往往執行決策前,總會先思考合理性並徵詢經驗,要不就只能依親身體驗。

公允價值所呈現的財務報表,於資本市場巨幅波動時,壽險業資產負債管理尤其不易,企業決策時應以盈餘獲利或淨值穩健爲首,基於自身利益或監理合規,往往抉擇於知難行易與知易行難,產業永續發展是基於理論與原理原則之實踐,也期待主管機關完善監理環境,呈現貼近實務之監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