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霸凌的平庸之惡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最近勞動部一起基層員工自殺事件,震驚社會,引發人們對於隱藏在官僚體制下的問題深入思考。事件中一名部長辭職,一名分署長被移送監察院,並且引發了立法院內的提案要求成立調查委員會,從而揭示了系統性的問題。

上開事件,令筆者感到非常震驚。想着:「究竟是什麼天大的委屈,要用生命來代言?」這事件不僅是一次悲劇,更是一個關於臺灣官僚體制內不爲人知的邪惡的揭露。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分子,不能選擇視而不見,而應該積極面對並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

在看到前勞動部長何佩珊引用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提「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的概念,來探討臺灣官僚科層體制出了什麼問題才導致了上開悲劇的發生時,這個概念反覆對筆者造成衝擊。想着,平庸之惡這個概念,在臺灣上開事件所激起的浪潮裡,它究竟應該被如何的詮釋、解讀或理解?

首先,鄂蘭對於故事主角「艾希曼」的特質的評價是,一個參與滅絕猶太人邪惡活動的人,但其實卻只是一個本性並非殘暴的平凡人。他做的壞事,不過就是在執行他的工作罷了,是一種「官僚的順從性」使然。然而此刻,鄂蘭對於「艾希曼」的評價,在筆者看來也並非如同聖經一樣,不容挑戰。

筆者以爲:「不該有人服膺於邪惡,爲邪惡工作,殘殺異族人民,或霸凌基層員工,卻還可被視爲非殘暴之人。」在過去的歷史裡,與筆者有同樣質疑的人,亦大有人在。其次,細究鄂蘭的作品,其旨在於提醒讀者,即便是在服從命令時,也不應停止自我思考和道德判斷。透過其作品,她希望讀者能在極端情況下重新考慮個人責任和道德選擇的重要性。這一點,應該是在何前部長提出「平庸之惡」時,國人應有的體認纔是。質言之,如果當權者真都能理會了解「平庸之惡」的真諦,上開的悲劇就斷然不會發生。

然而,筆者真正的憂心是,設若如同涉案分署長這類的當權者,卻把把自己當成了「艾希曼」,甚至將自己或同僚犯的錯,做的惡事,都當成在執行某種上級指派的任務。亦即,可以推說,一切的惡事,都只是工作,目的良善,求好心切,個人犯的都只是「平庸之惡」。那麼,臺灣官僚制度中發生的悲劇,難道都不過只是「平庸之惡」。若然,這樣悲劇的發生,豈將不足爲奇?然而,這將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綜上,筆者希望這個基層公務員,因迫於工作上長官的霸凌而自殺的事件,只是個意外,只是單一案例,並非整體系統的失敗。更衷心地期待,這個事件能帶給當權者深切地省思與檢討,千萬不要再有下一次了!同時也呼籲,任何職位上的公務員,在執行職務時,能深切思考,在面對體制壓力時,還能保持道德底線,不要隨意犯上平庸之惡!(作者爲前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