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180億美元價值信託基金 他連續15年擊敗標普500指數與巴菲特齊名

人們把財富押在賠錢的預感上,或是在邏輯要我們放棄時加倍下注。 示意圖/ingimage

1980年代早已過去,許多人可能想知道海龜的故事是否仍有意義。事實上,這個故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舉例來說,丹尼斯教導學生的哲理和規則,與衆多價值數十億美元避險基金的交易策略相似。確實,每天盯着商業頻道CNBC的典型股票小道消息追逐者,都沒有聽說過這個故事;但是華爾街的交易者,也就是那些真正賺錢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其實,直到現今,海龜實驗的內幕故事仍不被太多人知曉,因爲理查.丹尼斯並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而且自1983年以來,華爾街經歷太多事情。實驗結束後,兩位交易老師與海龜學員分道揚鑣,這項重要的人類實驗就這麼走入歷史,但這項實驗的重要性,仍然不減當年。

2004年時,在我的第一本書《趨勢交易正典》(Trend Following)出版後,我受邀參訪美盛集團(Legg Mason)在巴爾的摩的總部。當時,激發了我向大衆介紹這個真實故事的動力。那天午餐後,我坐在頂樓教室裡,參與美盛集團管理180億美元價值信託基金(LMVTX)的基金經理人比爾.米勒(Bill Miller)授課。

他連續15年擊敗標普500指數的表現,使他與巴菲特齊名。與丹尼斯一樣,米勒也偏好在精算風險後大膽交易,而且他的交易方法往往被證明是正確的。這一天,他正在對一屋子渴望學習的實習生講課。

(本文出自《撼動華爾街的海龜交易員》)

然而,做爲1983年不在場的我,要如何客觀的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將會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尤其當中還有這麼多相互競爭的角色與目的。我想,生動呈現這個故事的唯一方法,就是邀請曾經歷過的當事人現身說法,再運用偵探般的研究來證實一切。此外,還有那些在幕後努力阻止這本書出版的海龜鬧劇,也堪稱傳奇。

儘管如此,這種故事的最大問題,其實是多數人並不是真的想了解專業人士是如何賺取大把獲利。他們希望致富之路輕鬆愉快。端看大衆對吉姆.克雷默(Jim Cramer)的集體迷戀就能發現。

他與理查.丹尼斯、傑利.派克截然不同,但毫無疑問的,克雷默絕對是個聰明人,收看他極受歡迎的《瘋錢》(Mad Money)電視節目就像親臨交通事故一樣。克雷默根據基本面的買進訊號與瘋狂破壞道具的滑稽動作,讓現場觀衆發出歡呼和叫喊。要想一言以蔽之的話,就是胡說八道。

即使如此,依舊有相當多的人相信克雷默的方法就是致富之道,其中還包含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般大衆沒有采用統計思維來做出市場決策,而是根據衝動的「感覺」進行投資,讓各種情感偏見主宰生活。最後,人們總是會對獲利採取迴避風險的保守,而對損失採取追求風險的豪賭,這隻會傷害他們,使其陷入困頓。

一般新手投資者的成功方法並不好。他之所以進場,是因爲他的朋友正在這樣做。然後,新聞媒體開始報導這些小人物在牛市中績效良好的故事。他們都透過挑選價格「低」的股票來開始「投資」。

當市場對他們有利時,崩盤絕對不會出現在他們腦中(「有這麼多錢,市場永遠不會下跌!」)。他們沉浸在幸福中看不見危險正在靠近,即使他們面對的市場泡沫與以往的泡沫沒有兩樣。

媒體告訴我們,一般投資者現在已理解風險的概念,但過於擔心風險而忽視機率的現象,依舊像流行病一樣蔓延。人們把財富押在賠錢的預感上,或是在邏輯要我們放棄時加倍下注。即使到了人生盡頭,這些人永遠學不會如何正確的做交易。不過,還是有少數人知道該何時買賣,並掌握正確評估風險的神秘訣竅。

理查.丹尼斯在20歲初就掌握這種不可思議的訣竅。不同於一般人只顧自己的「感覺」做決定,丹尼斯使用數學工具來計算風險,並利用數學發揮自己的優勢。他所學與教學的交易技巧,完全不像吉姆.克雷默。更重要的是,丹尼斯已經證明自己在市場上賺錢的能力不是運氣。他的學員大多是新手,而且都爲他和自己賺進數百萬美元。

真正的故事是什麼?海龜如何學習交易?丹尼斯傳授了哪些交易規則,現今的一般交易者或投資人又該如何運用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在實驗之後,他們又發生了什麼事?從 1994 年以來,丹尼斯與他的學員是否仍有繼續合作?巨大的好奇心,驅使我去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並不是唯一對這個故事感興趣的人。正如作家史帝夫.加布裡耶(Steve Gabriel)最近在「雅虎財經」上寫道:「實驗已經證明,如果我們願意,任何人都可以學會以交易爲生。這就是『海龜』的重要性。」海龜實驗回答了「後天培養」和「先天能力」何者重要的問題,丹尼斯這所華爾街最知名的賺錢學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本文出自《撼動華爾街的海龜交易員》作者:麥可.卡威爾 譯者:呂佩憶)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