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瀾亭|華龍洞人距今約30萬年,東亞現代人起源新證據?
新華社12月8日報道,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成果發佈,確認華龍洞人是迄今東亞地區呈現出智人(現代人)特徵最多、年代最早的從古老型人類向智人過渡的古人類。日前,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開幕,近百名專家學者參會,包括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及15位來自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丹麥和日本的古人類學家。
這是12月6日在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陳列館拍攝的華龍洞6號頭骨復原頭骨和下頜骨(模型)。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華龍洞遺址所在的東至縣堯渡鎮汪村村,位於長江南岸。2013年以來,累計發現約20個個體的古人類羣體(包括1例較爲完整的古人類頭骨)、400餘件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製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跡的骨片,以及超過80種脊椎動物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介紹,2015年發現的這例較爲完整的古人類頭骨,極爲罕見,稱之爲華龍洞人(也稱東至人)。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研究,研究人員確定華龍洞古人類生存時間爲距今約30萬年。
國際上一直有“現代人6萬年前才從非洲擴散到歐亞大陸”的觀點,而華龍洞人屬於一種從古老型人類向現代人過渡的古人類,確認華龍洞人距今約30萬年,說明現代人離開非洲到達東亞之前,東亞大地上可能已經有現代人。華龍洞人其面部和下頜部已經開始向現代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較高、頭骨纖細化、出現了現代人標誌性特徵——下巴的雛形。現代人特徵初始狀態的出現,讓華龍洞人被認爲是迄今東亞地區呈現出智人(現代人)特徵最多、年代最早的從古老型人類向智人過渡的古人類。
12月10日,筆者聯繫到沂水跋山遺址考古領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李罡。李罡表示,人類起源過程比較複雜,三十萬年以來中國大地上可能生活過好幾種人。華龍洞遺址有古人類化石,而且屬於古老型人類向現代人過渡的類型,這個很罕見,爲現代人在東亞大陸的出現和起源提供了新的證據。
今年3月,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召開,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羣成功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沂水跋山遺址,以跋山和水泉峪兩遺址爲中心的跋山遺址羣的發掘與調查,完整地揭示出距今10萬-2萬年前後的地層剖面,對現代人起源,即我們直系祖先來源問題提供了更重要的證據。
雖然沂水跋山遺址還沒有發現古人類化石,但古人類生活遺存比較豐富。水泉峪遺址的初步測年數據顯示,細石器遺存時代爲距今2.4萬-2.8萬年,石片石器約爲距今3萬-6.5萬年。晚更新世以來的連續文化堆積,無間斷的舊石器文化發展序列都展現出本地區人類的連續發展歷史進程。特別是距今6萬-7萬年的第2期的舊石器文化發展態勢,直接否定了末次冰期寒冷期東亞古人類滅絕的推論,清楚地展示出本地區乃至中國與東亞早期人類與文化持續演化發展的特點。
12月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在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古人類化石發現得越多,就越能揭開東亞人類起源和進化之謎。華龍洞人豐富了人們對中國百萬年人類史的共同認識,對於瞭解“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命題,具有重要幫助。正像美國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教授查爾斯·穆西巴所說:“這個遺址非常鼓舞人心,它表明了儘管世界存在各種差異,但華龍洞的研究和這次會議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可以一起合作,探尋人類起源。”
(大衆新聞記者 周學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