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今贏/謹言慎行 揚善不揭短

隨着個人見識和價值觀,每個人的好惡有所不同,以客觀的角度評論事物不是壞事,不過剛愎自用不代表正直,卻意味着無知和膚淺。

劉基在《郁離子.論史》中指出:有人批評唐太宗有缺點,所以不配當帝王,如果依此類推,把「指責別人表示自己很正直」視爲理所當然,豈不是表示世無完人,沒人值得學習?

正如職場中有些人,拿數落別人當娛樂,提出來的建議,全和個人利益相關,要他做事,又說自己很忙,同事們處久了,懶得跟他爭辯,反而讓他自覺美好。

主管勸導時,他振振有詞說:「我出來工作是爲了賺錢,不是爲了討好別人。」聽到主管回懟:「你已經讓別人不快樂」依舊不覺悟,表示別人不快樂,是對方修養的問題,不干他的事。

《郁離子.樹怨篇》寫道:「輕視別人,擡高自己的人,往往自私自利,把壞的推給別人,好的留給自己。如果大家這樣想這樣做,一定發生爭奪,拿不到(搶不過)的人,心中充滿怨恨,必定伺機報復。」

最糟糕的是這類人「自重」卻不自重,每天總是睜大眼睛豎起耳朵,注意別人的小缺點,完全不在乎別人感受,個性欺善怕惡,認爲對方奈何不了自己。

曾經遇過數個類似案例,甲員工年過60,家庭經濟不佳,獨子游手好閒,經常到公司向老父要錢。

乙員工看了,不但沒同情心,反而冷嘲熱諷。某天中午,乙看到甲的兒子出現在公司門口,故意搶先來到正在吃便當的甲面前,用嘻笑的語氣說:「你的債主來了,趕快拿錢出來。」原本心情鬱卒的甲,瞬間怒氣衝上腦門,抓住筷子朝乙的臉頰狠狠戳下…。

公司在事後開檢討會,提醒主管們要對部屬多多關心,告訴同事們「看到別人的缺陷、短處、病痛、遺憾或傷心事,不能幫上忙,已經很不好意思,怎麼可以往傷口抹鹽?」

出手傷人雖然不對,逞口舌之快受傷則是咎由自取。

爲了這件事,人資部訂定職員工輔導和申訴管理辦法,內容包含急難救助,希望對經濟陷入困境的同事能夠雪中送炭;主管或同事如果發現有人情緒不穩,可以通報人資部,以便提供支持協助。

有能力且品德高尚的人,懂得自我要求和如何愛人,看到別人的優點,即使跟不上,願意不吝稱讚。

看到了缺點即使指出,也會善用技巧,純粹就事論事,出發點都是爲了成就別人幫助改善,和私人恩怨無關,掌握大是大非原則,就不會變成濫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