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公佈4大建軍重點 漢光期程倍增、新加5項聯合作戰操演

▲漢光演習執行戰備轉場訓練。(資料照/軍聞社)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國防部長顧立雄近日在一場媒體茶敘中表示,國軍依「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建軍規劃置重點於「建構不對稱作戰」、「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與「厚植灰色地帶應處能量」等四大面向;而今年漢光41號,演習期程都倍增,且新增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立即備戰」、「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海上防禦」與「聯合地面防禦」等五項聯合作戰操演。

在國防施政方面,顧立雄提到「強化戰備訓練」,他表示,精良的人員素質,是發揮不對稱戰力的關鍵,相對於中國,雖然在武器裝備上,可能不如解放軍載臺大、數量多;但是,透過精實的訓練及良善治理,國軍部隊的人力素質,絕對可以超越共軍,這也是臺灣得以嚇阻侵略的優勢。

顧立雄說,首先,爲了使國軍各級部隊達到快速反應,且維持「高戰備」能力的目標,今年的國軍部隊訓練,結合「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作戰指導,採「實兵、實地、實時、實裝」方式施訓,強化「備戰部署、聯合反登陸、濱海暨灘岸戰鬥、縱深防禦、持久作戰」整備,建立可恃戰力。

顧立雄表示,在基礎的人員訓練方面,從入伍訓就會新增手槍、班用機槍實彈射擊等課程,以及反裝甲武器、無人機的基本操作,強化單兵戰鬥職能。

顧立雄進一步說,部隊駐地訓練,除了提升守備、主戰部隊的作戰職能與計劃演練,強化戰傷救護、反裝甲及防空武器操作等能力;也要加強工兵等戰鬥支援部隊,執行佈雷、阻絕等作業的訓練與整備。

另外,在地面部隊兵科基地的進訓週期方面,顧立雄說,已修正爲以「兵科基地」訓練合格爲目標,使部隊具備軍、兵種協同作戰的職能。新增加的立即備戰操演,則可以訓練部隊達到高戰備的目標。

顧立雄表示,今年度的重大演訓,同樣聚焦在聯合作戰,除了「漢光41號」電腦輔助指揮所及實兵演習、三軍精準飛彈射擊、陸軍聯兵旅戰術對抗及三軍聯合火力實彈測考外;新增「聯合資訊及電子作戰」、「立即備戰」、「整體空中及飛彈防禦」、「聯合海上防禦」與「聯合地面防禦」等五項聯合作戰操演。

▼國防部長顧立雄與媒體茶敘。(圖/軍聞社)

其中,「漢光41號」演習的規劃,顧立雄表示,以灰色地帶應處,至縱深防禦作戰爲發展基礎,並調整演習期程。「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延長爲14天,「實兵演練」則增加爲10天,可以有效提升國軍執行聯合作戰計劃之任務能力。

另外,顧立雄也提出「前瞻國防規劃」,他表示,戮力戰備訓練的同時,也必須審時度勢、前瞻瞭望,才能當握先機。面對未來的安全挑戰,國軍依「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建軍規劃置重點於「建構不對稱作戰」、「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與「厚植灰色地帶應處能量」等四大面向,並且具體落實在無人系統、人工智慧等先進科技應用層面。

顧立雄說,例如在去年漢光演習中,可以用18國語言,執行國際傳播的「AI主播」,今年就會有升級版,可以把我們的聲音,更精準地傳播到國際社會。

此外,爲了引進民間成熟技術與產品,顧立雄也成立「國防創新小組」。他說,已經啓動「擴增實境智慧作戰系統」等3案的公開徵集,期以公私協力厚實國軍整體防衛作戰能力。爲了組建最符合作戰效益的部隊,目前也正由參謀本部以「打」的需求爲主軸,秉持「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的原則,逐一盤點三軍各類型部隊組織編裝,納入演訓驗證,以肆應未來作戰型態、提升作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