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普惠養老金融生態圈,促進養老產業發展|財富與資管

文/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負責人沈明智,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高級經理劉能華,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田振

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本文指出,要服務好各階段養老需求,把夕陽事業做成朝陽產業,需要多方攜手,打造普惠養老金融生態圈,並指出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充實普惠養老金融產品庫。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把養老金融提升到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高度。當前,無論是“9073”的養老格局(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老人數量佔比分別爲90%、7%、3%),還是“9064”格局(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老人數量佔比分別爲90%、6%、4%),居家和社區養老都佔據了主體地位,因此,如何發展普惠養老金融是養老金融面臨的主要問題。爲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我們養老金融研究團隊走訪了上海、深圳、長沙、南昌、太原等多地的民政部門、養老機構、智慧養老企業、老齡協會等,實地開展調研。下面從把夕陽事業做成朝陽產業、打造普惠養老金融生態圈、充實普惠養老金融產品庫三個層次,探索發展普惠養老金融的問題。

服務好各階段養老需求,把夕陽事業做成朝陽產業

目前,養老行業特別關注“60—60”問題,也就是20世紀60年代每年出生的2000多萬人口,現在到了60歲集中退休年齡。與新中國成立後出現的第一次“嬰兒潮”不同,他們成年時趕上了改革開放紅利,退休後有一定的物質積累,這個龐大的羣體裡孕育着巨大的市場。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爲12萬億元,同比增長16.5%;預計到2035年,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養老產業可謂夕陽事業裡面的朝陽產業。調研發現,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羣體的養老需求側重點不同,養老產業和金融業供給重點也有差異。

第一,活力階段老人,自我實現的價值需求特別強烈,居家養老、旅居養老是金融支持的重點。該階段老人身體健康狀態較好,還處於閒不下來的狀態,要麼居家養老照顧第三代,要麼旅居養老看世界,要麼上班或充當志願者繼續服務社會。民政部等第五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低齡老年人中從事有收入工作的佔26.5%,54.4%的老年人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活動,26.1%的老年人蔘加了各類社會團體或組織。

老人通過“被需要”找回自我實現的價值感。居家養老涉及家庭適老化改造、健康管理、智慧養老管家、文娛活動等;旅居養老涉及養老地產發展、金融支付便利化等需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4萬個,到“十四五”時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艾瑞諮詢報告顯示,預計到2026年,我國居家養老賽道規模可突破500億元。

第二,弱能階段老人,愛與歸屬等情感需求明顯上升,社區養老、網絡安全成爲金融支持重點。隨着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身體健康逐步弱化,從完全自理轉入部分自理階段,價值存在感下降,孤獨感上升。特別是隨着家庭的小型化,其養老需求從家庭部分轉向社區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機構。2023年10月,關注中國老齡化的電影《硬核老爸》走紅,探討了昏迷老人、空巢老人、失獨老人如何轉變觀念,找到屬於自己快樂老年生活的故事。

在這個階段,一方面,金融機構要積極融入“15分鐘養老服務圈”,這個服務圈是根據2021年12月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圍繞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做的具體要求,涉及老人食堂、廁所、醫療救急、休息凳子等內容,送金融服務上門,進行反欺詐宣教;另一方面,加快金融應用軟件數字適老化改造,實現關鍵信息易讀、主要功能易找、操作步驟易懂,改善長者使用體驗。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的指導意見》(金髮〔2024〕34號)也對此做了明確規定。

第三,失能階段老人,醫養需求成爲主導,機構養老、醫養結合成爲金融支持重點。老人走到最後階段,會面臨一些疾病,有的甚至會失能。尤其在中國目前家庭小型化的趨勢下,往往“一個失能,全家失衡”,養老場所從家庭轉移到專業養老或護理機構。

2015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康復醫院、護理院等爲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緩解了大病小病過度向三級醫院集中、優質醫療資源錯配等問題。在這一階段,金融業通過運用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融資租賃等創新產品,支持護理醫院擴建,支持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發展;很多保險公司發揮資金優勢直接投資養老機構,打造保險與產業發展的閉環。

養老需求涵蓋不同生命週期階段和不同產業類別,如果養老機構間能形成“服務鏈條”關係,能顯著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而金融業正好與老年羣體的全生命週期和不同養老產業的發展存在聯繫,從而可以通過服務構建養老生態圈,提升養老服務鏈的質效。

多方攜手,打造普惠養老金融生態圈

當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面臨一些挑戰:很多養老機構都是民營非企業組織,在融資門檻上就受到一些限制;重資產養老機構前期投資規模大、回報週期長、可抵押資產少,存在市場性融資不足的問題;居民因觀念保守對創新養老金融產品的接受度低;網絡欺詐問題頻發,引致老年人對金融服務的信任度下降。因此,亟須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金融作爲國民經濟的血脈,應平衡好功能性和營利性的關係,發揮好服務養老產業發展的作用,爲普惠養老生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第一,優化養老產業政策供給,提高政策配合效能。一方面,根據養老產業回報週期長的特點,研究放鬆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期限1年,可展期兩次”的要求;另一方面,優化行業監管與支持政策間的配合。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明確要求企業要與當地政府簽訂政策承諾書,執行政府確認的普惠養老服務機構質量標準和收費標準。但有的地方政府對養老收費標準多年沒更新,養老企業執行較低的政府收費標準難以彌補人工費用上升等運營成本。建議政府根據市場情況定期優化相關收費標準,提高行業監管和政策支持之間的合力......‍

交通銀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研究人員鄭辛如、杜彥霖、胡娟對本文亦有貢獻。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所在單位無關。

付費¥5

閱讀全文

來源丨《清華金融評論》2024年12月刊總第133期

編輯|王茅

責編丨蘭銀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