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文創IP反哺生境花園運營

植物要按季更換、小池塘要清理淤泥……即使最大程度保留野趣,生境花園仍有維養成本。在長寧區,當26座生境花園遍佈全域街鎮,甚至覆蓋校園、商圈,有關運營資金可持續供給的探討愈發熱烈。

在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上海第一座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的社區生境花園虹旭生境花園建成5年,如今有了新探索。"日常接觸中,我發現公益基金會對公益環保有一定興趣。"虹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吳紅萍昨天向記者透露,居民區將與上海晨光公益基金會討論,通過將生境花園作爲文創IP進行轉化、文具義賣等公益活動,反哺生境花園的運營。

"目前,運維生境花園所需的大部分資金主要由政府部門找企業‘募捐’而來,尚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虹旭生境花園的探索意義在於激發企業對生境花園的興趣,讓經營主體積極策劃更具影響力的活動,從而推動資金的自給自足與項目的長期發展。"長寧區城市更新和低碳項目管理中心主任冒勤認爲,需要設立更完善的顯示機制,讓企業做好事"留名",增加商譽價值。"此外國內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機制需進一步完善。現在國內ESG指標中普遍不包括生物多樣性,可參照國外納入該選項,鼓勵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募資

虹旭生境花園由仙霞新村街道出資建造。吳紅萍說,相較於部分暫時由政府託底運維的生境花園,虹旭面臨的問題頗爲急迫。

她算了一筆賬,生境花園的運維成本大概在一年一兩萬元。本土植物的生長應四季而變,往往到春天要補種、更新;小池塘需要人工定期清理淤泥。這還不算社區居民主動擔起志願者節省的人工費。好在,虹旭生境花園嘗試傳達的理念被廣泛認同,吳紅萍在"朋友圈"吆喝,吸引了不少公益活動落地。

比如,虹旭生境花園今年開展的自然攝影和繪畫展中,長寧區輔讀學校和另一所小學的學生舉行了義賣。義賣的部分款項捐入社區基金會,用於生境花園的可持續發展。又如不久前,某外資銀行在生境花園舉辦主題公益活動,吳紅萍向對方提出"免場地費換公益資金支持"的方案。

"大多數情況下靠着與街道共建單位、公益活動置換,甚至我們自己捐款的方式給生境花園的運維募資。"吳紅萍說,包括對志願者的激勵也更多從社會認同度的角度。

隨着生境花園名聲漸響,她發現不少參與共建的經營主體對"生境花園+"的公益活動越發有興趣,"切口雖小但影響力大,對經營主體通過公益活動期望達到的顯示度很有幫助。這也讓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願意嘗試與我們合作"。

共創

生境花園裡的公益活動經社交媒體發酵,讓"生境花園"逐漸有了IP辨識度。

IP是能夠被轉化的——比如生境花園的野趣、生機之美可以作爲圖案,與各種各樣的日常用品進行結合。

近期,吳紅萍正推進兩件事:一是希望上海晨光公益基金會能在街道下轄的每個居委會都設立愛心小屋,爲小朋友們提供一個購買文具的平臺。這些愛心小屋的盈利捐入社區基金,其中部分用於生境花園建設。另一樁,晨光準備組織一場全國性繪畫大賽,組織小朋友們到長寧區生境花園點位參觀,以此爲靈感進行創作並參賽。選出的最優作品由晨光轉化成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將所得利潤部分捐贈給生境花園。

雖然兩者尚未完全落地,但給吳紅萍帶來了新思路:將生境花園作爲關注生態環境的一個窗口,讓更多、更具有知名度的企業來助力,"未來,生境花園既可以賦能社區治理,又可以疊加生態環境,關鍵在於如何讓社區敞開,吸納更多資源用於社區發展"。

作者:蘇展

文:蘇展 圖:採訪對象供圖 編輯:佔悅 責任編輯:祝越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